那天,我和水某最後搭著公車從貓空回到捷運木柵動物園站,接著又驅車前往不遠處的深坑老街。
早年深坑這個地方屬於平埔族秀朗社的,是比較早與漢人接觸的熟番。深坑這一帶已經靠近山區,陸上交通非常不方便,為了增進運輸上的便利,因此先民在開墾的時候便沿著溪流進行拓墾。
深坑的開發很早,目前所得知約在乾隆20年(西元1755年)由安溪人許宗琴率領族人渡海來到此地進行拓墾,約在道光初期就已經略具規模。早年因為地形的關係所以被命名為「簪纓」,而後更名為「深坑」,一直延用至今。
早年的深坑,也是石碇、木柵這一帶的行政與商業貿易的中心。
以前我就很喜歡深坑老街,因為有倚山臨溪的視野,也有小巧可愛的老街,由其在國道五號開通之後,往來的交通也變得更為方便,深坑老街變得愈加熱鬧了。
說到深坑老街,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大茄苳樹下的烤臭豆腐攤們,以前來到這裡的時候必定得來上一串的美食。
以前在這個地方就兩攤烤臭豆腐(我的記法是有馬英九照片與沒有的),隔了幾年之後再訪此地,沒想到大樹下已經被成群的烤臭豆腐攤所佔據,而且都排著長長的人龍。
不僅攤商們變多了,種類也變得更日繁複。我記得以前就儘有泡菜這一味,沒想到這次來的時候,光是泡菜就有兩、三種,而且還多了小黃瓜跟香菜可以選擇。
我選了以前印象中的那種泡菜,而水某選擇的是小黃瓜。
來到深坑老街,不可不試的東西還有這裡草粿,同樣也都位於大樹下這一帶。他們都強調口味走的是傳統路線,價格也都非常容易親近,我覺得是來到深坑之後適合作為伴手禮的東西之一。
深坑老街這裡仍然保留著舊時代老街的樣貌,販售著各式竹器,都是古早時代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雜貨,這家店是我這次前來深坑老街最大的收獲(雖然這樣講很奇怪)。
下次如果有機會再來,我想我會從這家店裡帶走幾樣商品做為實質的支持。畢竟在老街們紛紛的以觀光客為主要客群的這個年代,還是願意以這種東西當主要商品的店家,已經很少見了。
其實我蠻喜歡這家的產品,由其是杏仁酥這一味。
奇怪的是我不喜歡吃液態的杏仁茶、凍之類的製品,卻對杏仁片、杏仁酥甚至杏仁小魚之類的產品難以割捨。
老街的另一頭,比較有名的就是豆腐冰淇淋了吧!
我是被「碳燒豆腐霜淇淋」這個招牌騙來排隊的。
排隊的人很多,我們花了點時間才排到。本來水某看我對於碳燒豆腐的興緻頗高,但名字實在是有點讓人難以想像,所以曾經一度想要買綜合口味的,但後來在我的無視之下,還是買了原先預定的碳燒豆腐口味。
「碳燒豆腐」口味的霜淇淋,GET!!!
我覺得口感很奇妙,有點焦碳的味道,而豆腐本身的香氣不是很明顯,就隱隱約約的有那個味道而已。這可能也是因為霜淇淋的材料都屬重口味,把豆腐本身的味道蓋過去的關係。
深坑這裡是豆腐的名產區,因為水質優良,所以做出來的豆腐味道鮮嫩。遵循古法「鹽滷法」來製作,並且以木炭來進行加熱,所以在口感上會帶有微微的焦味。除了鮮嫩的口感之外,耐煮也是深坑豆腐的特色之一。
因此,深坑這裡發展出了有名的豆腐料理,除了位於大樹下的那家豆腐三吃以外,大致都集中在老街中段的廟口附近。
後來我們選了廟口斜對面的這家試試口味,店名叫「豆腐娘」。
先來碗豆腐羹,碗有豆腐、筍絲、香菇、雞蛋、赤肉條,屬於味美、料多又實在的那種。
(但我覺得鹹了點)
再來盤滷桂竹筍,滷得入味又不油膩,這就很對我的胃了!
最後上桌的是腸旺臭豆腐,也是一道下飯的料理。
其實廟口這一帶還有知名的「王水成」據說是深坑這一帶紅燒臭豆腐的創始店,還有另一家以古早裝潢為主題的「黑狗兄俱樂部」、「查某人的味」、「六嬸婆食府」也都是這老街裡的豆腐料理名店。
除了豆腐以外,深坑這裡也產茶與竹筍。
深坑的地形與水質非常適合綠竹筍的生長,每年的5到10月是盛產期。茶葉的種植由來已久,在清同治年間由安溪引進此地種植,與木柵、石碇同時成為台北地區茶葉種植的重心。
另外還有一個也許不是很多人知道的,是深坑這裡也是黑豬肉的產地。
除了吃吃喝喝以外,深坑老街上還有「深坑文史工作室」可以一探深坑地區的文化歷史,以及鄰近的「永安居」、「德鄰居」、「福安居」等古厝,也都還保有著濃濃的閩式建築風情。
「炮子崙古道」、「烏月山步道」、「茶山古道」等除了能親近大自然,還兼具歷史意義的步道,也還有被車友們視為挑戰路線的阿柔洋產業道路,山友們所愛好的筆架山、土庫岳。
一個小小的深坑山城,竟能以如此豐富的面貌迎向世人!
你說,深坑是不是真的很迷人呢?
之後,我們又在老街裡散步一下子,最後在赤炎炎的日頭下離開。
a quickr pickr po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