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連不絕的草嶺、巍峨聳立的中央群山,浩浩蕩蕩的藍色太平洋及孤懸其上的龜山島,靈秀的山川之間,徜徉著一塊平坦的沃野。這裡是宜蘭,我的故鄉。
近年來,往來宜蘭的交通變的方便了,只要穿過雪山隧道即可到達,早不見民謠「丟丟銅仔」所形容的情景,而九彎十八拐的驚險或濱海公路的蜿蜒,也只剩下有心人才會特意走訪。
發現哥倫布這家咖啡館,約莫是在我高中畢業那年,親眼看著這片土地從原本的空地,到現在的四層樓建築。只是當時還沒有開始玩咖啡,不曉得門口那行「ESPRESSO」到底代表什麼意思。
到現在開始接觸咖啡了,才算是探到了點端倪。
從我高中畢業到現在,算一算哥倫布咖啡館在這裡也已經有十多年的歲月了。
「請問,可以幫我介紹一下你們店裡的咖啡嗎?」看著琳瑯滿目的MENU,實在讓我不知道如何下手。
「你平常喝的是哪種咖啡?」老闆溫溫的回應,就像做為店裡背景的古典樂一般。
「平常喝的多半都是單品,以中南美洲的咖啡為主。」我說。
老闆說要賞我一杯來自哥倫比亞的咖啡,我心想,在哥倫布咖啡館喝來自哥倫比亞的咖啡,好像也很有趣。
雖然我在聽了哥倫比亞之後,還是不斷的爆出「La Minita」「Dota」之類的爛問題。(這些都是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豆啊!枉我當年還是人稱地理小神童的地理小老師!)
趁著老闆磨豆、填壓、沖煮的同時,我開始了店內的冒險之旅。
店裡的二樓有個挑高的空間,能用來仰俯瞰一樓。
樓梯旁的牆上掛著一幀翠鳥入水捕魚的巨幅照片,看得我好著迷。
老闆說他花了十個月在拍這張照片,在一切因緣具足的情況下,讓他給等到了。
(為了尊重著作權,所以你們自己上門去看吧!)
對了,老闆應該也很喜歡劉其偉。
店裡的咖啡一律以義式咖啡機沖煮,有點像是Americano的做法,萃出50ml的Double Espresso之後再兌水到110ml。
入口之後,所有的甜味與酸味一起在口腔裡爆發出來,剛開始的時候是麥芽糖般的甜感,後來帶出很明亮的酸香氣息。溫度放低之後,伴隨花香的酸香氣位置開始慢慢的向前移,在入口以後不久就可以感受到。
溫度降到室溫的時候,對於帶著花果酸香的感受會更明顯些,甜味的口感還是很圓潤,整杯咖啡的味道會留在齒頰間,很有趣的感覺。
和我以前咖啡的經驗相比,有點像是在用倒敘法的方式來呈現一杯咖啡,一開始就告訴你屬於這杯咖啡的所有風味,讓你慢慢的用味蕾去分析有哪些味道存在。
以前對於Espresso總覺得味道太濃而興趣缺缺的我,仿佛從老闆那裡聽來了另一個可以去探索的新大陸。
「咖啡喝多了很容易這樣,會用固定的模式去找味道。」老闆仍然以他一貫溫和的口氣說:「比方果酸會走在前面,到後來才會慢慢的轉甜,這可能會讓你被限制住。」
雖然語氣說得溫和,但對我來說已經是一記當頭棒喝了。
為了避免滾筒在烘焙的過程中讓咖啡豆沾染油耗味,老闆特別從加拿大找了來熱風式的烘豆機,以全手動的方式利用熱空氣對咖啡生豆進行烘焙。
火力與風力全由烘豆者按照咖啡豆的狀況加以控制,表現出非常具有特色的好味道。
老闆花了20多年的時間在賞鳥,店裡滿滿的都是鳥類的裝飾品。
因為同是愛鳥的宜蘭人,我向老闆報出了某個名字。
「你也認識余老師?」:老闆問道。
「他是我高中的理化老師」:我說。
「他最近開始畫畫,算是無師自通的。剛開始比較寫實這幾年慢慢的走意象,你看看這幾幅。」老闆帶我到另一面牆上,指著幾幅畫作對我說:「這是他早期的作品,在個展結束之後翻拍給我的。」
「有有有,有他的感覺,他對這方面一向都很關懷。」
店裡也有幾張老闆的作品,雖然他口口聲聲說:「沒什麼,只是隨便畫畫。」但連我這個外行人都看得出來,這種等級不是只有隨便畫畫而已。
哥倫布咖啡一、二樓做為店面使用,三四樓則是私人的生活空間,獨特的造型即使放在任何地方都非常亮眼(我會說這也像店裡的咖啡),這家咖啡館卻連一點行銷也沒有,就連時下流行的臉書或部落格都找不到。
這麼低調而專注的生活方式,像極了老一輩宜蘭人那種半遺世獨立的風骨,我從來都沒有想過,原來這種精神能在咖啡裡得到印証。
來哥倫布的一訪,果然不虛此行啊!
店家資訊:
哥倫布咖啡館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中華路56號 ←地圖請點我
電話:03-931-3718
營業時間:14:00~18:00 21:00~24:00 (公休日不定,未免向隅,請事先電話聯絡)
a quickr pickr po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