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隆地是個位於東非的內陸國家,北邊是盧安達、東邊是坦尚尼亞、西邊是剛果共和國相鄰。就氣候上來說,蒲隆地受到高地的調節,因此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年雨量約1200~1600。因為身處東非大裂谷的西支,所以全境多為海拔高度1500以上的高原,高度由西向東遞減。
蒲隆地與剛果共和國之間有個名為坦干依喀湖(Lake Tanganyika)的淡水湖泊,經地質學家考證,坦干依喀湖是世界第二深也是第二古老的湖。這座湖的生物物種非常豐富,光是生活在這裡的魚種就佔了世界上的80%。在坦干依喀湖東方還有個突然高聳起來的山脊,正好也是尼羅河與剛果河水系的分水嶺,因為也有著「非洲之心」的美名。
16世紀時,蒲隆地這裡成立了一個封建王朝。但隨著歐洲霸權的深入,蒲隆地與其它非洲國家一樣都難逃被殖民的命運,19世紀之後,這裡先後被德國與比利時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仍然持續由比利時托管,直到1962年才完成獨立。只是獨立不久之後,蒲隆地又淪入專政的軍人手中,在這段時間裡,國內的種族問題日積月累以致於積重難返,終於在1992年爆發了內戰,直到2002年在國際的斡旋下,交戰的多方簽下停戰協議,蒲隆地因此得到了喘息與發展的空間。
2007年蒲隆地與盧安達加入由坦尚尼亞、肯亞、烏干達組成的「東非共同體」,彼此間享有共同關稅,並且也將在2015年成為擁有共同憲法的聯邦制國家。
做為主要的經濟作物,蒲隆地的咖啡生產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由其在1980年代接受了世界銀行團的援助之後,蒲隆地境內開始啟用水洗處理的設備來精製咖啡生豆。
Teka位於Sogestal Kirimiro,距離Gitega不太遠,鄰近的咖啡產區還有Kayanza與Ngozi省。與首都Bujumbura之間有公路聯結。
目前蒲隆地的咖啡栽種仍然以小農為主,小農們將種植完成的咖啡豆送到處理場裡統一處理,而Teka則是全蒲隆地境內海拔高度最高的水洗處理廠。鄰近地區的環境維持得很好,這也有助於蒲隆地的「double fermented coffee」處理手續。
「Double Fermented Coffee」指的是處理廠在去除外果皮之後,咖啡豆被貯藏在乾淨的水裡發酵18個小時,之後,處理廠會另外將已經發酵完成一次的咖啡生豆們移到乾淨的水裡再次進行發酵。因此乾淨的水對於蒲隆地的處理廠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產區:Kirimiro
分級:A1
品種:Bourbon
處理方式:Wet Process
外觀: .6 d/300gr, 15-18 Screen
就外觀來說,我入手的這批豆子算小的,不過生豆的香氣不錯,帶著清爽的水果香氣。
SR-500進行烘焙,130℃下豆,一爆開始時間為5分35秒,一爆密集尾段下豆,總烘焙時間為6分50秒。
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即便只是剛烘好,但水果類的甜味已經非常迷人了,有點像是蜜李的口感,入口時候是輕柔果酸,之後馬上逬發出新鮮多汁的甜味,在養豆的過程中我還聞到了蘆筍般的香氣,看來花香的表現應該也會很好。
養豆完成之後,我馬上用愛樂壓進行沖煮,20g的咖啡豆以小富士3.5的刻度研磨,兌300ml的熱水,按照愛樂壓的說明進行沖煮。
花香的表現優異,有直逼中美洲咖啡豆的水準,不過Body又更厚實些,不像中美咖啡豆那麼飄渺。果酸的表現中規中矩,對我來說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不過接下來的甜味倒是讓我非常喜歡,那是很紮實的麥芽糖甜味,連乾香氣裡都是上揚的麥芽糖香氣。
烘淺一點還可以保留著原本新鮮的感覺,烘深成焦糖甜的話也許會更有厚度,但感覺起來就可惜了。除了Sweet Maria's 的官網之外,還有其它網站上找到的資料都表示這把豆子還有香料風味,但我想應該同樣要也再烘深一點才會出現,一爆尾的味道會比較接近柑橘類的那種輕微剌激感,還不到香料的程度。
隔天我再用手沖來處理,18克的咖啡豆以小富士刻度3.5研磨,沖煮水溫為89℃,兑至280ml。(其實這不是我常用的沖煮條件,不過應該會比較接近一般常見的咖啡口感 XD )這時候的風味就比較接近網頁上說的黑莓類的口感了,甜味的表現也更加圓潤些,Bourbon種常見的花生味也跟著跑出來。
body中等偏厚,我覺得是值得一試的咖啡豆,即便是壓成Single Origin應該會有一定水準的表現。
處理方式:Wet Process
外觀: .6 d/300gr, 15-18 Screen
就外觀來說,我入手的這批豆子算小的,不過生豆的香氣不錯,帶著清爽的水果香氣。
SR-500進行烘焙,130℃下豆,一爆開始時間為5分35秒,一爆密集尾段下豆,總烘焙時間為6分50秒。
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即便只是剛烘好,但水果類的甜味已經非常迷人了,有點像是蜜李的口感,入口時候是輕柔果酸,之後馬上逬發出新鮮多汁的甜味,在養豆的過程中我還聞到了蘆筍般的香氣,看來花香的表現應該也會很好。
養豆完成之後,我馬上用愛樂壓進行沖煮,20g的咖啡豆以小富士3.5的刻度研磨,兌300ml的熱水,按照愛樂壓的說明進行沖煮。
花香的表現優異,有直逼中美洲咖啡豆的水準,不過Body又更厚實些,不像中美咖啡豆那麼飄渺。果酸的表現中規中矩,對我來說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不過接下來的甜味倒是讓我非常喜歡,那是很紮實的麥芽糖甜味,連乾香氣裡都是上揚的麥芽糖香氣。
烘淺一點還可以保留著原本新鮮的感覺,烘深成焦糖甜的話也許會更有厚度,但感覺起來就可惜了。除了Sweet Maria's 的官網之外,還有其它網站上找到的資料都表示這把豆子還有香料風味,但我想應該同樣要也再烘深一點才會出現,一爆尾的味道會比較接近柑橘類的那種輕微剌激感,還不到香料的程度。
隔天我再用手沖來處理,18克的咖啡豆以小富士刻度3.5研磨,沖煮水溫為89℃,兑至280ml。(其實這不是我常用的沖煮條件,不過應該會比較接近一般常見的咖啡口感 XD )這時候的風味就比較接近網頁上說的黑莓類的口感了,甜味的表現也更加圓潤些,Bourbon種常見的花生味也跟著跑出來。
body中等偏厚,我覺得是值得一試的咖啡豆,即便是壓成Single Origin應該會有一定水準的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