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開箱】塞風專用玻璃濾器.CORY GLASS FLITER ROD
自從上次在信咖啡喝到這根玻璃濾器煮出來的塞風之後,我實在很難輕易忘記這個工具所帶來的便利與口感。在網路上搜尋這根玻璃濾器的同時,剛好也得知貨主的店面最近要開始營業的事情,於是我想暫時先不直接在網路上購買,等到有空去拜訪的時候順道帶,就好。
我在哪家咖啡館買的,相信消息靈通的同好們應該心裡有數了,至於還不知道到底是哪家的朋友們也先給我一點時間,很快的我就會把貨主供出來了。
其實早在我出生之前,這根玻璃濾器就已經被製造出來了,在當年被製作出來的目的,當然也很簡單的就只是為了追求更方便的方式來沖煮出一杯又一杯美味的咖啡。
但相信所有用過塞風壺的同好們都知道,塞風壺沖煮出來的咖啡口感絕對不差,甚至有些味道是手沖怎麼沖都沖不出來的,只是對我來說,塞風壺最麻煩的還是濾布的清潔與保存,要定期更換,每次用完也都要認真清潔才行。
還不會手沖的時候,我還有耐心每天煮、定期換,但當我學會手沖之後,塞風壺那個時候起就被束之高閣。前陣子從朋友那裡借來金屬濾網的時候還曾經重新燃起塞風壺的熱情,但後來因為保養上實在太不方便,後來也就不太使用了。
在遇見這根玻璃濾器之前,我還以為手上的HARIO TCA-2從此以後只會是收藏品了呢!
懷舊和講古就免了,先來開箱吧。
我特別從貨主那裡選了有紙盒裝的,雖然特別找了包裝比較完整的,但這些玻璃濾器年紀都可以當我阿公了,也實在很難找到真正完整無缺的紙盒。
如果不像我是要拍開箱的,也不一定要連外包裝一起帶著走。
開箱之後,玻璃濾器本體以及使用說明書。
我知道你們會問:「熊大,這批玻璃濾器不是另外有一個附彈簧的版本嗎?為什麼不帶那個回家?」
在這裡請容許我轉述貨主的說明:「當初有彈簧的版本是為了躲開別人的專利而設計的,真正在使用上有沒有彈簧都是沒差的,只要你在沖煮過程中碰到玻璃濾器,不管有沒有彈簧的結果都一樣,都會有大量的細粉跑到下壺裡。」
原本我還在兩者之間遊移不定的,但聽完這句話之後馬上就決定了。
玻璃濾器上有打上品名,其實你很難相信這種東西的年紀足已當大家的阿公,因為看起來還是好好的啊。
是有專利號碼的哦!
這種玻璃濾器過濾的方式,是利用咖啡粉本身的物理性質做為過濾材質,當上壺的咖啡液體在下降的過程中,向下的水流會自動的讓咖啡粉按照體積大小卡在這些玻璃顆粒上,藉以形成足夠密實的過濾層讓細粉被擋住。
利用咖啡粉本身的物理結構來過濾咖啡,是這個玻璃濾器在設計時最原始的發想。
這根玻璃濾器的體積也不小,但是以大小來說,目前市面上在流通的塞風上壺應該都可以適用。
組裝完成之後,玻璃濾器會有一大段凸出來。
濾器與上壺之間的密合度比想像中的密實許多。
我使用的是HARIO TCA-2,裝上玻璃濾器之後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
有個通道可以讓上壺煮好的咖啡重新回到下壺,當然也留空間讓下壺的熱水可以上升到上壺裡(廢話)。
貨主那裡的塞風煮法是從冷水開始加熱,所以我在家裡第一次試煮的時候也依樣畫葫蘆。
找到了好久沒用的酒精燈,插正上壺、放好濾器之後倒入足量的咖啡粉,下壺水量比2杯再少一些,應該差不多是250ml吧,咖啡粉的粉量是18克,刻度是小富士鬼齒3.5。
最後點火,開始加熱。
因為事先下粉,所以柱頭上會有些細粉殘留,卡在這個地方的咖啡粉再怎麼煮都煮不到,你也別想把它們撥到上壺裡,因為玻璃濾器只要一碰到就會移位,一移位咖啡粉就會跑到縫裡,在沖煮的過程中,咖啡粉會就會趁機的跑到下壺當中。
這個玻璃濾器在設計的過程中,並沒有要你在上壺進行攪拌,而是讓熱水在緩慢上升的過程中充份的濡溼咖啡粉。如果不是使用玻璃濾器的話,咖啡粉會同時接觸到溫度與溼度,但如果是使用玻璃濾器的話,咖啡粉是先被浸溼,再開始加熱。
這可能也是玻璃濾器煮出來的咖啡,口感和其他濾器完全不同的主要原因。
因為是用酒精燈加熱冷水,所以整個沖煮過程花了將近半個小時才煮完,如果你用瓦斯爐的話加熱效果會更好一些,如果你在一開始下壺就裝熱水的話沖煮時間也許還能再縮短。
不過,我覺得我比較喜歡酒精燈煮出來的塞風,而貨主也說,下壺裝冷水慢慢加熱煮出來的口感比裝熱水很快的加熱還好,所以初次試煮就先按照人家店裡的標準出杯法,之後再看狀況調整吧!
花了很久很久的時間,下壺的熱水才開始緩慢的上升,有趣的是上升到上壺的溫度也是以極為緩慢的速度在上升。因為我有用溫度計測試整個熱水上升的溫度,所以敢拿出來和的大家分享。
原本只是室溫的上壺,隨著熱水緩慢的上升,溫度也會慢慢的增加。在咖啡粉全部被打溼的過程中,溫度從24℃增加到40℃左右。而在熱水開始把咖啡粉抬高,上壺的水位上升上的過程中,所測得的溫度從40℃比較快的增加到73℃左右,這段時間的溫度上升速度是比較快的。
在整個沖煮過程中,上壺的溫度會維持在70℃上下,維持在所謂低溫塞風沖煮的構成要件中。
在這次的試煮過程中,溫度最高就是73.2℃。
所以,你可以完全放心的把咖啡粉磨細,因為這是個再怎麼煮都不是會過萃的溫度啊!
至於會不會萃取不足,我在家裡試煮的心得,以及在店裡實際喝到的,都沒有給我這樣的感覺,反而是在這種低溫長時間的燉煮過程中,咖啡的風味層次被緩慢的拉開。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高溫短時間沖煮法,低溫塞風的杯感更加悠揚綿長,風味變化的層次感也可以更明確的感受到。
在這個同時也要向大家分享,當時我在信咖啡的時候,親眼看著老闆邊煮塞風邊向朋友聊天,完全沒在顧火也根本不在乎時間,那個時候瓦斯爐的火力之大,時間之長,讓我心底暗自叫苦連天:「這杯明顯過萃的咖啡,不會叫我也喝下吧?」可是當我真的喝到那杯咖啡的時候,那個口感之乾淨,風味之豐富,完全超乎我原先的想像。
就是在喝完那杯咖啡之後,我決定要帶一根玻璃濾器回家!
也許是因為溫度計探針有碰到玻璃濾器,在沖煮的過程中有咖啡細粉跑到了下壺裡,這也是玻璃濾器最大的問題,不管怎麼調整,下壺裡就是會有細粉。
對應的方式很簡單,你的咖啡粉不能磨太粗,因為太粗的咖啡粉所形成的過濾層擋不住細粉,所以相對來說如果你使用的咖啡粉較粗,杯子裡的細粉就會多一些。因此,為了讓玻璃濾器完全發揮功效,你使用的咖啡粉不能太粗,這樣才能有效的利用咖啡粉的物理構造來過濾咖啡。
至於顆粒要多小才夠?這就要回到你的磨豆機身上了,你可能要花點時間測出最佳的研磨刻度才行。
下壺拉回咖啡的速度也比想像中的更快一些,我想,如果下次沖煮的時候把粉磨細一些,應該就會是理想的速度了吧!
之後,我可能會試著抓出這個玻璃濾器在沖煮過程中,咖啡的風味變化的曲線會如何發展,比方說,溼香氣變化與口感變化之間,多煮幾次歸納出大致上的關連以後,差不多也可以利用這個玻璃濾器進行比較穩定的沖煮了。
不過貨主也有提到,在壓力比較低的時候,就不太好用這個玻璃濾器煮出好咖啡,只是,這種程度的差異,也要我這木舌喝得出差別才會成立。
前幾天我烘進二爆密集的哥倫比亞,完全稱了玻璃濾器的意,你們看上面浮著的那層油脂,超香的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