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竹市役所要前往北門大街,不鑽小路的話,就一定會經過新竹市政府。
這座建築物在大正14年(西元1925年)開始興建,並於隔年的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落成啟用,昭和7年(西元1932年)再擴建入口門廊部分,在日治時期進行的行政區重劃後的新竹州廳就是設置於此地。
在光復之後的新竹縣政府曾經也跟著設立於此,民國71年(西元1982年)七月一日在新竹市成為省轄市之後,這裡也順理成章的繼承衣缽接續著整個新竹市的行政事務,一直到現在。
這裡應當是個很有故事的地方,可惜我這次到訪只匆匆的走過。
和剛剛我見到的新竹市役所相同的地方在於,兩座官廳都是兩層樓的維多利亞式建築,但新竹州廳在格局上很明顯的大上許多。新竹州廳採U字形,左右兩邊各自對稱,並且開有小門供出入使用。
忘了是幾年前,新竹市政府將老州廳重新進行整修,讓已有八十多年歷史的老州廳改頭換面了一番。可能是因為剛剛整修完,在牆面上依稀可以見一到一些斑駁的痕跡,青黃不接的那種。
新竹州廳的入口採雙柱式,在氣勢上更顯突出。
我來訪的時候是假日,似乎沒有對外開放的打算,所以我也就沒有詢問這個可能。如果是在平時的辦公時間到訪的話,可以見到新竹州廳裡很漂亮的羅馬式廊柱,以及同樣精雕細琢的階梯,整座拱廊顯得非常氣派。
新竹州廳與新竹市役所同樣屬於英國維多利亞式的建築,座落的地點很巧妙的也和當時的總督府一樣,選在丁字路口上。從門口橫過的中正路可以通往東門城,也可以再由這條路走到火車站。所以我猜想,在日治時期的中正路,功能上也許和台北的中山北路接近。
正對著新竹州廳的馬路是中山路,再往前走可以到達城隍廟。
週圍的人都以異樣的眼光看著我,他們一定很少見到會站在大太陽下的斑馬線上拍攝照片的人。後來為了低調點,所以我改到一旁的市警局前面再繼續拍照。
新竹市警察局本身也應該要是古蹟,如果不是因為曾經改建過的話。
位於市警局的斜對面是新竹市消防博物館,前身為新竹消防組,其實也就是日治時期的新竹消防隊駐在所。
日治時期的消防組內的階級以「組頭」為首,下有「小頭」、「消防手」,台北消防組在「組頭」之上又設名譽職「頭取」消防員可分成專職的常備消防員和兼職的義勇消防員,早期兼差的消防員以從事「大工」、「左官」、「鳶」者為主。
新竹消防博物館於昭和12年(西元1937年)落成,從了以土色的磚面為外觀之外,也有一座六層樓高的瞭望台,為當時新竹市最高建築物。因為當時的通訊不發達,所以這座瞭望台就成了消防隊員判斷火災地點最重要的工具。當時駐守其上的消防員,要是看到火災發生的濃煙時,便會以傳聲筒告知一樓的消防隊員準備出動。
台灣進入國民政府主政時期之後,這裡依然還是新竹市消防局的駐所,近幾年在新竹市消防局遷移到西大路上的現址後,這裡便成了消防博物館,以宣導推廣防火教育為主要工作,開放民眾免費參觀。
現在的新竹一信,在日治時期為「新竹信用組」,這棟位於新竹市中正路與大同路口的老房子建於昭和8年(西元1933年)。窗戶的樣式為圓拱窗,典雅的牆面以及仿石材的門柱,都為這棟老房子增色不少。
早年台灣民間的集資方式多以「合會」為主,明治32年(西元1899年)台灣銀行新竹出張所開始營業之後,新竹地區才正式有了金融體系。到了明治42年(西元1913年)時,以日本人新原龍太郎為主的一干人成立了「新竹儲金會」,每天以小的額度來進行資金儲蓄。這個儲金會在大正2年(西元1913年)的時候發展成為新竹信用組合,成立的初期仍以日本人為主,之後加入了台籍的士紳,業務上開始獲得發展之後,才現現在的位置興建這棟大樓,曾經是新竹市重要的金融機構。
一路從東門城走這裡滴水未進的我,也終於感到難耐了。
不過沒關係,還好有美味可口的牛奶冰棒安撫我的身體以及心靈。
之後,我彷彿吃了星星的超級瑪利,三步併做兩步的來到新竹市的北門大街。
814麗香冰店
地址:新竹市大同路117號 ←地圖請點我
電話:自己看照片
(歡迎宅配團購)
新竹州廳大門對面 座車十分鐘 直行不用轉
回覆刪除彎 台灣位階最高國幣神社 ( 文建會 )
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hank1980-blog/article?mid=7315&next=780&l=f&f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