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剛開始玩咖啡的時候(算了算,好像十幾年了耶,我的天天啊!)從書上看到這個東西,當時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就只是個遙遠國度的個別沖煮方式而已。這幾年也從來都沒有特別留意過這個工具,畢竟在台灣不是主流,一來沒有什麼特別的賣點,二來老實說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言,吧台手耍不了帥,廠商也沒啥可以炒作的行銷點,這東西在台灣真的是個超冷門的工具對吧!
不過事情是這樣啦,一字記曰緣。
這次我回宜蘭,剛好在一家叫阿蘭的越南小吃店裡發現了這個,那家小吃店真的很可怕,店裡屯了好多越南來的食材、調味料和日用品,店裡堆的滿滿都是。用餐同時,來了好幾位越南姐妹,買了東西以後,連算帳都是用越南話來算錢(雖然他們付的是新台幣),剎那間害我以為自己真的身處越南。
吃飽後,我好奇的看著架上陳列的貨物,剛好就在貨架上看到這個,當然馬上就買一個回來當蒐藏囉!
驗明正身,越南來的不鏽鋼製品,但這個價位的不鏽鋼應該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所以我也是用的怕怕的。
盒子的側面寫著使用方式,放粉、填壓、倒水,卻沒有寫最重要的粉水比。但是沒關係,抓粉水比和其他沖煮參數本來就是玩家們的專長,就算上面寫明了,我覺得我也不會照上面寫的來沖,我想你們應該也是。
來吧,開箱囉!
看起來不是什麼精緻的東西,但以價格來說,我覺得沒啥好挑的。
內容就這麼簡單(世堅調),沖煮器本體、一個填粉器(我不知道正確的名稱,すみません)還有一個上蓋。
仔細看一下濾杯本身,老實說洞沒有打的很均,大小不一致,形狀也不漂亮 XD
用來壓粉的工具當然也是,有些洞還沒有打穿。
在網路上看到人家的用法,在沖煮前會先放一點熱水在上蓋,放上裝了咖啡粉的濾杯吸熱水,靜置一段時間之後再倒水,我自己沒有這樣做,但你們如果手上也有的話,我覺得可以試試看,反正就當手沖時的悶蒸,也沒啥不好的。
14克深焙咖啡粉(小店賣場,請多關照)。
小富士鬼齒,刻度4.5。
250㎖熱水,剛沸騰,放入燒杯後應該只剩93℃左右。
輕拍濾杯把粉簡單整平後,再放上填粉器,左右輕輕的轉一轉,像是在使用義式咖啡的整粉器那樣就好,不需要特別用力去壓。
計時開始,初め!
我用燒杯緩慢的用繞圈的方式給水,大約花了30秒左右,250㎖的熱水在秤上的重量卻是223g。
等啊等,等啊等,這段時間真的有點漫長。
終於滴完一半的水量,但已經過了兩分鐘,有趣的是重量變成221g。
等到水都滴完時,時間已經過了四分鐘,重量也變成218g,我明明沒做什麼啊!?
原因很簡單,固然高溫時水份蒸發的速度會比較快,但影響更大的應該是溫度,是溫度變化影響到秤的精準度,才讓數值變動,如果沒有特別的斷熱手段的話,這種事情還是會繼續發生,好像我沒有在看秤的數值做沖煮。
整體沖煮時間長達四分鐘,我還真的沒有耐心呆在旁邊等它滴完,之後應該倒好熱水就會去做其他事情,等滴完後再來取咖啡就好。
喝完後的簡單心得:
這工具不能說不好用,但因為整體沖煮時間很長,對於某些人來說很容易會覺得過萃,然而我的老讀者們應該都知道,豆子本身如果不苦的話,過萃會苦的說法不知道是在苦幾點的。
調整的方式,要嘛降水溫,要嘛磨粗些,但水溫降下來之後,香氣就不好表現;磨粗些我覺得也無濟於事,在向下的作用力只剩地心引力時,調整咖啡粉刻度應該也沒辦法加速太多。這工具從沖煮端來看,幾乎沒讓人能有什麼發揮的空間。
有沒有什麼好處呢?
有的,這東西基本上是個標準化的沖煮過程,固定水溫、水量、粉量,也幾乎是固定沖煮時間,這些看似缺點的地方,也是它本身最大的特色,風味的再現性極高。
身為使用者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到適合的磨豆機和烘焙手法,剩下的就是享受一杯好咖啡了。簡單的來說,找到一台堪用的磨豆機,再找到品質優良的店家,其他的也沒啥好煩惱的了。從器材上來說,只要一個小燒杯裝咖啡,一個大燒杯裝熱水,連手沖壺的錢都省下來了 XD
類似的工具還有聰明濾杯,只是聰明濾杯對於沖煮的彈性更大,而這個卻比聰明濾杯省錢(我是說濾紙和濾杯本身價個),沒有什麼好或壞,要先看看自己想要的需求是什麼。
開箱結束,之後會再補其他玩法上來,但會放在這篇文章裡,不會另外開新文章了。
熊大想問一下,
回覆刪除如果前面用熱水悶蒸,再補一點熱水(約預估要的咖啡液的1/3)
後面再用冰滴的方式萃,會怎樣XDDD
哈哈 我覺得我改天買來試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