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哦,現在我們接在前篇文章,續寫成這篇文章。
這種拖戲的手法,其實我也懂的。
是的,在前作中曾經提到,淺焙的咖啡不適合用這樣的手法來進行沖煮,但事實上真的這樣嗎?其實不然,雖然文章中說到,這種手法只適合用在中深焙的豆子,但這真的不代表淺焙的豆子就不適合用這個手法來操作,要調整的方式很簡單,只需要一點點國小程度的數學能力就好。
我們先整理一下先前的作法:
首先,我們需要秤足20ɡ的咖啡粉,用手沖刻度磨豆,放入愛樂壓以後倒入120㎖左右的熱水,然後用常溫水加到滿,再把咖啡壓出來。
OK,整理完之後,我們就能進一步把總水量的算式寫出來:
□(下壺水量)+20(咖啡粉吸水量) = 總熱水量
通常我的下壺的咖啡是300㎖左右,這就是□的數值,加上留下愛樂壓裡的20(咖啡粉吸水量)就差不多會是注入愛樂壓的總水量,經過上面的算式得知,總熱水量約略落在320㎖左右。
從前一篇文章得知,悶蒸時的水量約為120㎖左右,既然總水量是320㎖,我們便將後來加入的室水溫量設成△,而△的值可以這樣算:320 = 120 + △ 。
心算快一點的朋友,應該已經可以把△的數值算出來了對吧?
是的,後來注入的常溫水,差不多是200㎖左右。
實際操作上,△這個數值是可以調整的,如果你想要香氣多一點,那你要加入的熱水就不會只是120㎖,可能要加到260㎖左右,最後再加入60㎖左右的常溫水,就好。
是的,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如果你要沖煮的對象是一爆開始的極淺焙,那至少需要60㎖的常溫水(呃,再少一點也可以啦,但至少要50㎖,否則就沒有什麼降溫效果了)。中焙呢?差不多是120~140㎖左右的常溫水,深焙的話,就200㎖啦。
就我自己歸納的經驗來說,加入的常溫水的總量,差不多就是落在60~200㎖之間,調整的依據是咖啡豆烘焙的程度,至於你們的數值要怎麼抓,就依你自己的設定進行調整,畢竟我自己沖煮的多半都是我自己烘的咖啡,我比較知道不同的咖啡豆的沖煮需求,但你自己的豆子要怎麼沖煮,你應該自己的資料庫去提取,不能直接拿我的數據去套用。
這樣你們可以理解了嗎?
這兩篇文章在討論的手法,精華在於:利用溫度的變化來調整咖啡的口感。
如果我們需要比較完整的香氣,那麼就用較多熱水、較少的常溫水進行沖煮,如果我們想取得更多滑順的口感,我們就會選擇用較少的熱水、較多的常溫水來混合。
這類降溫的萃取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凸顯出咖啡豐厚的油脂感,就算是天生欠body的極淺焙,也能像穿上調整型內衣那樣,硬生生擠出幾分。
你們真的不試試看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