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拿到這把bialetti摩卡壺之後,便開始從過去讀過的一些書本中詢找與摩卡壺沖煮有關的資料,摩卡壺的沖煮方式似乎沒太多著墨的空間,很多書裡介紹的篇幅不多,相較之下,手沖與塞風壺的資料完整多了。
因此,以下的試用報告幾乎是在自己摸索的情況下完成,完全以自己的喜好做為論述的基準,不客觀也不公正,更不具有任何學術價值。
我覺得,摩卡壺可以提供操作的變因有以下幾項:
- 咖啡粉粗細
- 沖煮水溫
- 火力大小
- 加熱時間長短
- 濾紙有無
- 咖啡粉研磨的粗細影響到萃取出來的咖啡風味,磨細點煮出來的味道就香濃點,磨粗點煮出來的味道就清爽些。
- 為什麼會把沖煮水溫放上來?是因為在過去使用塞風壺的經驗中,下壺的熱水不是等到快沸騰才會上升,而是達到一定溫度的時候就開始上升了。所以我在想這點應該也可以用來做為使用摩卡壺時的操作變因。因此,應該也可以視下壺的水溫來決定什麼時候要把上壺旋緊。
-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過大的火力會讓咖啡偏苦,過小的火力則會偏酸。
- 咖啡粉受熱的時間愈久,香芬物質揮發得就愈多,因此基本上要在準備旋緊上壺之前再把粉槽放上去就好。
- 濾紙也確實會對口感造成明顯的差異,不過不好的濾紙也容易會讓整杯咖啡充滿紙味,讓人不知道在喝咖啡還是喝紙漿。所以,基本上我習慣不加濾紙,改用濾細粉的手續來改善口感。
首先,要把水注入下壺裡,你可以選擇已經加熱到一定程度的,也可以選擇從室溫的水開始慢慢燒開,不過通常我會選擇前者。從開飲機裝出來,具有一定溫度的水。
摩卡壺在使用時,必須要注的一點就是加入水的時候千萬不能讓水超過安全閥的高度。
點火,加熱。
在等待水開的同時,就可以開始磨咖啡豆啦!
剛剛提到我有濾細粉的習慣,所以多出來的重量就是用來濾掉的。
研磨刻度調到2.5,我知道有些人會調得更細或更粗,我覺得這是個人接受度的問題,沒有什麼絕對的對錯。
在「精萃咖啡始末」這本書中,對於摩卡壺的建議研摩粗細為2.5~3.0,而「咖啡大全」與「咖啡賞味誌」只提到摩卡壺適合中細度研磨,只是在「咖啡賞味誌」這本書裡更進一步的提到,研摩顆粒大約是二號砂糖的1/3大小。
好吧! 硬是不加濾紙濾細粉的我,足足濾掉了5公克的細粉。
但即使已經濾掉將近一半的細粉,在煮出來的咖啡液裡還是會有細粉,卻已經不會像完全沒有濾的那樣影響口感了。
把研磨完成又濾掉細粉的咖啡粉裝入粉槽中,也記得把粉槽裡的咖啡粉抹平。
有些書裡提到,最好做點輕填壓,但我個人是直接省略這個步驟的。
通常完成這些步驟以後,下壺裡的水已經接近沸騰了。
我會在這個時候放入粉槽,然後旋緊上壺。
慢慢的,你會開始聞到咖啡的香氣飄散出來。
緊接著,是煮好的咖啡開始泊泊不停的冒出來。
然後,就可以享用一杯好喝的咖啡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你們可以略過前面那些長得半死的敘述,直接點開下面的影片連結即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