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網路上看別的國家漂亮的陶瓷濾杯推出了一個又一個,心底總是覺得很不服氣。我們台灣明明技術和咖啡都不輸人,但怎麼就是生不出一個可以相抗衡的東西呢?這種心情啊,在今天下午試用了這顆陶瓷濾杯之後完全一掃而空,我們台灣終於也有可以上得了檯面的陶瓷濾杯了!
說到這顆濾杯,其實不是第一顆申請MIT標章的台製陶瓷濾杯,在更早之前,製作出這顆「客噐客氣」濾杯的蕭立應老師,就已經設計出一款實用與美觀兼具的天青切子濾杯(其實我真正想入手的是這顆),目前我手上的這顆應該是蕭老師咖啡濾杯的續作。
這顆濾杯是我向Congrats Cafe的老闆借來的,本來想寫成開箱文的,但回家之後想了想,這顆濾杯的開箱文應該不稀罕,而且借來之前很不認真的連水漬都沒有清,最後還是用心得文的形式和大家分享這顆濾杯好了。
至於開箱的部分,大家就去看看網路上高手們的說法囉!
雖說不寫開箱了,但還是要誇獎一下這個濾杯的包裝,設計得非常有質感,如果你們看了覺得生火,那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至於濾杯,我會說:「這種藍生來就是為了讓人愛不釋手而存在的。」
濾杯的內部構造,有六根又粗又長的助骨,長度已經接近整個濾杯的一半,彼此像雪花般的相互對稱。底下的出水孔很小,是所有我看過的咖啡濾杯中最小的,就不曉得在設計上有什麼考量了。
我把自己進行測試時所設定的參數設定如下:
- 咖啡豆是二爆密的哥斯大黎加小燭莊園,16克。
- 濾紙選用的是KONO MD-25酸素漂白
- 水溫87℃
- 刻度分別設定為6.5和3.0,磨豆機為小富士鬼齒。
- 6.5的沖煮時間約1分半,3.0的那杯沖煮時間約2分鐘。
就風味上來說,其實兩杯的走向給我的印象都差不多,雖然整體沖煮時間相差了30多秒,但所得到的咖啡口感竟然幾乎完全相同,差別就只在於6.0的那杯稍微清爽了點,而3.0的那杯的口感稍濃了些。
這也到是讓我覺得有點驚訝,研磨的刻度明明差很多,萃取的時間也足足多了30秒,但整體的杯感卻幾乎沒有什麼太明顯的差異。關於這點,我覺得有可能是3.0那次在最後一次注水的時候,給水的量比較多,以致於整體的杯感被拉淡掉了,所以相對的來說,我在6.5那次的注水其實偏慢,讓口感變得稍稍濃了些。
上面那張照片是6.5的粉層,下面這張是3.0的粉層,我習慣在最後一次注水的時候用最大的水柱把水位拉高,影片的部分,我只放以刻度3.0進行沖煮的部分上來,因為那次比較接近我理想中的沖煮手法。
以同樣刻度來說,這顆湛放藍濾杯的流速是偏慢的,像這種流速偏慢的濾杯萃取出來的風味,會比較偏向口感的呈現,如果你想要讓你的咖啡要展現風味層次的豐富性,這顆濾杯應該可以表達得相當到位。
手沖經驗豐富的朋友們在看到上面的敘述之後,應該也可以猜想得到接下來我會說,這顆香氣上的表現就會略顯不足。但如果香氣不足的話,可以在烘焙時改用比較強調香氣的烘焙手法,或者是在沖煮的其他條件設定上做更動,應該也可以或多或少補足。
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
以前啊,我們能選擇的咖啡器材真的不多,選來選去的就是那幾家,現在啊,隨著咖啡愈來愈流行,有更多更多的咖啡熱血份子投入相關器材的設計與製造,能夠用來煮出一杯好咖啡的工具愈來愈多囉!
如果你也在找合適的手沖濾杯,不妨也來試試看客噐客氣,說不定這顆濾杯所呈現出來的風味,就是你想要的那種,像這種兼具美觀與實用的台灣精品,本來就不應該輕易錯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