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在山與海的邊境漫漫而遊.深澳線八斗子車站
很早很早以前,在那個礦業還是鄰近居民的生活重心時,打從這裡經過的列車往來於基隆與金瓜石之間,列車上載著的是一車又一車的淘金夢,往山上走也往海港去。很久很久以後,山上的金礦不再進行開採,山下的發電廠也停止運作,再加上北部濱海公路的開通,深澳線這條曾經繁榮一時的鐵路支線回歸平靜。
1986年終止載客與貨運的深澳線,在2014年隨著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設置重新整修後通車,八斗子車站終於也在去年(2016)年底恢復通車,也以北台灣離海最近的車站「一出車站就到海邊」打響名號。
於是這天,我選了一個好天氣出發,跳上往東的區間列車,在瑞芳換乘深澳線,一下子就來到了八斗子車站。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都市裡的花海盛景.2017關渡花海節
住在雙北地區的朋友們,從現在起可以暫時不用羨慕外縣市的鄉親們了,我們不需要為了看花海而跑到外縣市,搭捷運就可以了。台北市政府選在福國路和承德路六段路口(士林北投科學院區預定地)這裡種下了大片的花海,從今年八月底開始一直會持續到明年的二月底。
當然啦,種在這裡的花卉會視花季做更替,不然都是同一種花一直開一直開,也實在太累了。總而言之,目前是由百日菊先打前鋒,十月之後會換成天使花、向日葵以及黃波斯菊一起上陣,到了明年,就會交棒給波斯菊囉!
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在澳門的每一天:威尼斯人渡假酒店
差不多在去年的京都之行結束後,我們開始計劃這次的澳門之旅,想說,趁著四天三夜的二二八連假,讓自己到比較不一樣的國家去旅行,日本雖然也好,但總是去同一個國家也不是件好事。
原先我們選定的地方是香港,那裡的交通和台北一樣方便,飲食文化差異也不大,語言也比較接近,不會太難溝通。只是後來我們發現,飛澳門的機票和香港的好像也差不多,而且以文化上的特殊性來說,澳門的葡國風情好像比較吸引我們,這也是我們所以把目標改成澳門的主要原因。
有了上次到新加坡的經驗後,我們決定要讓自己住得舒服一點,澳門是不大,但跑行程總也需要體力,如果連休息都沒辦法好好休息的話,很容易會得到一個不好的旅遊經驗。所以在找飯店的時候,就直接鎖定路氹這一帶的大型飯店,最後我們找上了久負盛名的威尼斯人度假酒店。
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在澳門的第二天:精彩萬象都成縮影.澳門塔 Macau Tower
澳門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個奇妙而有趣的地方。
在這裡可以看到葡萄牙人渡海而來的天主教信仰,直到1999年回歸之前,他們在澳門這裡留下許許多多生活上、建築上或社會制度上與中國不同的文化,在這裡相互激蕩著,然後我們也以遊客的姿態,更強烈的感受到中國文明在受到西方思潮影響後,所獲得的改變,我們本想單純的把澳門之旅當成休閒散心的場所,但沒想到竟然在這裡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豐碩收獲。
從歷史上來看,直到英國人挾帶著強大的武力,用鴉片戰爭敲開向中國通商的大門之前,盤據在澳門這裡的葡萄牙人,幾乎獨佔了與中國,或者遠東地區向歐洲進行文化、貿易交流的獨門生意,而澳門,更是他們在遠東地區的重要的據點。澳門這裡生活中的種種,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無一不與遠方伊比利半島上的葡萄牙習習相關。
一座小小的澳門,竟然成為了我們窺探歐洲文明的小窗口,當我們置身其中的時候,隱隱然有種自己就在歐洲的假想。這是我們當初在安排行程的時候,始料未及的一件事。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河左岸快閃賞櫻.土城希望之河
經過媒體的爭相報導後,這條看似再平凡也不過的排水溝,突然變得不是那麼平凡了。
希望之河位在捷運海山站三號出口附近,出站之後往裕民路的方向步行,就位在海山路和裕民路的路口那裡,剛好也在我每天回家的路上。在吉野櫻還沒有綻放的時候,炮仗花和九重葛已經先開過一輪了,等到吉野櫻粉墨登場,對我們這些住在附近的居民們來說,希望之河一整年的花期,也差不多接近尾聲了。
雖然其他花朵也各自精彩,不過說實在的,好像還是只有櫻花才是遊客們矚目的焦點,只要櫻花一開,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老實說我一直都覺得有點疑惑,為什麼這些遊客們可以耐著排水溝的五味雜陳,拼著回家可能會身體不適的危險,也要留在這裡拍個合照。
直到這天我自己也跟著下去拍照了,才悟出了個所以然來,我們的身體構造很有趣,當你習慣了一個味道以後,久而久之就不覺得那個味道有什麼特別的了,古人不是有說過嗎:「如入芝蘭室,久而不聞其香」嘛。
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在澳門的第二天.大三巴牌坊
一提到澳門,相信很多朋友馬上就會想到大三巴,幾乎每個來訪澳門的旅客都要先到這裡打卡上傳,用和大三巴的合照來證明自己在澳門。我和我們家水某,當然也要比照其他觀光客辦理 XD
大三巴牌坊的來頭真的不小,說起它的故事也是落落長。在16世紀的時候就已經有教堂在這裡設立,最早最早的教堂在1601年遭到一場大火焚毀,目前我們看到的大三巴,是在西元1602年重建以後留下來的,這次的重建工程,直到1640年才完全落成。在落成的時候,是整個遠東地區最大的石建天主教堂其實「三巴」一名的由來,就是來自己葡萄牙文的「São Paulo」
只是重建完成後的新教堂並沒有完整的被保留下來,18世紀的時候,葡萄牙下令沒收耶穌會名下的所有財產,聖被改做軍官宿舍及兵營使用,在1835年1月26日的那場大火,將原本的教堂燒得只剩下石製立面,也因為教堂的立面實在太像中國古代的「牌坊」,於是這裡也從「大三巴教堂」,變成了「大三巴牌坊」。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澳門之旅第一天:先用葡式蛋塔來個下馬威.安德魯餅店知名蛋塔+路環小散步
我們把路環市區排在第一天的行程裡,就原訂計劃來說,我們在結束官也街和賽馬日賽以後,抵達路環這裡應該會是下午三、四點左右的事情,也因為事先就知道路環也就這麼大,所以安排了黑沙海灘那裡當做備案。
雖然我們找到了賽馬會的地址,也順利的進入賽馬場裡看到了傳說中的日賽,但老實說,我們倆個人都看不懂馬票要怎麼買,也不可能要求票務人員幫我們處理馬票的事情(人然擺明了只收寫好了的馬票),身邊的大叔們說的不是日文就是香港話,搞得我們就像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似的。結果我們兩人個就只是在賽馬場裡體驗了一下賽馬的感覺,覺得好像還滿剌激有趣的,離開賽馬會之後就直接搭車前往路環了。
的士司機載著我們在澳門街上一直走,不久之後就抵達路環市區那個知名的圓環,一下車就看到對面的安德魯餅店正在對我們招手,老實說,我們是是為了安德魯餅店的蛋塔而來的。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來逛逛東京的傳統老商店街.淺草仲見世通商店街
隨著淺草寺聲名日起,從各地前來參拜的香客也愈來愈多,為了給予來寺裡幫忙打掃的居民們一些回饋,淺草寺開放了廟前的參道讓居民們擺攤做生意,在寺方的特許下,仲見世通商店街就此出現在世人面前。
在江戶時代的淺草商店街,從雷門到傳法院之前主要是在販售土產與點心玩具,稱為平店,而從傳法院開始到仁王門前面這一段,則羅列了約20家茶店,被稱為役店,整個淺草寺前方的市集,形成了門前町,好不繁榮。只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政治制度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政府把寺院土地收歸國家管理,整座商店街被拆除重建,明治18年12月,近代的淺草商店街誕生了。
重建後的淺草商店街又經過了幾次的整修,成了現在我們看到仲見世通的模樣,這條從江戶時代就熱鬧到現代的商店街,早就已經是國際遊客們來訪東京時必定會安排的知名景點,東京下町居民的熱情與活力,全在這條小小的商店街裡了。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淺草寺
淺草寺建立的時間甚早,是東京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寺廟,相傳在日本的飛鳥時代就已經有人開始供奉。
相傳,當日本飛鳥時代的時候,在隅田川上有一對兄弟正在捕魚,無意間從河裡撈起了一尊觀音的聖像,從此之後,這尊佛像就開始被人們供奉著,供奉這尊觀音像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淺草觀音寺的位置。到了鎌倉時代,淺草觀音寺開始受到江戶地區貴族和平民們的喜愛,淺草寺的規模也就日益擴大。
時間演進到了德川幕府時代,在幕府的大力支持下,淺草寺更成為東京地區的名寺,一下躍居成為江戶地區的信仰中心,香火也日益鼎盛。時至今日,淺草寺無論在宗教上或歷史意義上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也是許多旅日遊客們來到東京的時候會列入必訪名單的名勝之一。
你們怎麼想我是不清楚啦,但我和我們家水某都一致的認為,如果下次我們再訪東京的話,一定也要像這次一樣住在淺草寺附近,同時也像這次到訪那樣,無論畫夜的想到就來拜訪一下。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遠眺蘇澳港的無敵海景.七星嶺登山步道
農曆大年初一的上午,趁著其他人都還在春眠不覺曉的時候,我和我們家水某選擇來到老家後山走春。
七星嶺登山步道位於蘇澳冷泉公園旁,海拔高度不算太高,但在登頂的過程中可以俯瞰整個蘇澳市區,又同時能看到蘇澳港的海景,而在翻過山頂抵達星嶺公園那一帶的時候,則可以和蘭陽平原的南端面對面,不是只有單純的山景,更能欣賞到碧海與藍天,在蜿蜒曲折當中見景色紛呈,只是全程走完花費的時間略長,要放在行程當中的話,有些行程就要被取代掉了,這可能也是這個景點之所以比較冷門的原因之一。
這條步道的路線長年以來經過幾次修改,原本只有冷泉公園到白雲寺的路線,後來慢慢的擴展到星嶺公園與聖愛路登山口那一帶。幾年前梅姬颱風肆虐之後,通往白雲寺的路線封閉無法行走,連接到電信塔的路線也略有變更。壞處是新路線對於體力的需求比舊路線更吃重,但好處也在於新路線的展望比舊路線好得多。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在賞花的台九線上.東悅一碗小肥羊
因為暖冬的緣故,聽說今年烏來山櫻花的花期來得晚。明明早就知道這個消息,但抱著「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心情,總也還是非得要跑一趟烏來,親自看到花況之後才算數。因此,我和我們家水某,一大早就出發前往烏來,想一探那裡的花況如何。
結果到了烏來之後,才發現情況真的不妙,整個烏來地區只有幾株先開的山櫻花掛滿整樹的花朵,其他絕大多數的櫻花樹根本都還只是在過冬的狀態,樹上啥都沒有。我們一路沿著環山路來到烏來瀑布前,找到的盛開櫻花樹屈指可數。最後我們只能選擇回到老街那裡,隨便補充一些熱量,不死心的掉頭又往石碇二格櫻花步道那裡走去。
可是石碇二格那裡的情況也只比烏來略好一些,樹上掛著櫻花的數量比烏來略多一些,但也還不到盛開的程度。我和我們家水某死心了,摸摸鼻子,再回到新店找個地方用餐,因為肚子實在也真的餓了。
當我們飢腸碌碌的回到新店的時,已經是下午兩點。現在想想,雖然接連著與烏來和石碇的櫻花失之交臂,但還好讓我們遇到「東悅一碗小肥羊」,讓我們的心情小小平復一些。
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
一條街讓你從日出買到日落.アメ横丁
アメ横丁,在日本自助旅行愛好者之間向來頗負盛名。這條在地圖上只有短短一小段,位於鐵路高架橋下的小路,就像是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那樣,讓許多人一來到這裡就走不了、離不開,就算是想盡辨法離開了之後,還是會想找機會再訪、三訪。
原本以為アメ横丁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只在於這裡的貨物款式齊全而且價格漂亮,但在自己親身走過之後才發現,其實什麼敗家買東西的都還只是其次,這條街上真正讓人覺得流連不捨的,是那股不知道在熱絡什麼的氣氛,就像是在過年過節那樣熱鬧活潑。
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我們跟本來不及仔細的在這裡逛街購物,人就已經被隨行的丈母娘抽走,她嚷嚷著要去其他地方逛街(比方百貨公司)。我們兩手空空的走進アメ横丁,什麼東西都還來不及買,就被連拖帶拉的逼著離開,也就是說,我們並沒有從アメ横丁這裡取得什麼戰利品,唯一帶走的只有回憶。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合羽橋道具街咖啡器具総合商社ユニオン.Union
很多年前,當我剛剛開始接觸咖啡後不久,有幾位走得比我更前面的前輩們曾經對我提到:在東京的某個角落裡,有家咖啡器材的賣店,店裡的咖啡器材樣式很多,而且價格實惠,如果將來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看一看。」那個時候年紀還小,前輩們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記,所以默默的也就把他們說的話給記在心頭,一直想著如果改天有空去東京的話,一定要排個行程到合羽橋道具街上見見世面。
這幾年來我到訪日本過幾次,我和我們家水某一直都覺得東京太熱鬧,想試著往比較鄉下的地方跑,比太想一開始就跑東京這種大都會的,結果幾個月之前被丈母娘的一句話打破我們原先的堅持,讓我們不得不排個東京的四天三夜行程(還指定要到晴空塔)。
於是幾個月後,我們訂好機票和飯店,我們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和一家老小,站在羽田機場入境口,等著街下來要去東京跑行程去了!這幾天的行程當中,我們最後終於在晴空塔那裡把丈母娘暫時放生,然後用不急不徐的速度跑到合羽橋道具街這裡找到傳說中的器材店ユニオン。
這幾年來我到訪日本過幾次,我和我們家水某一直都覺得東京太熱鬧,想試著往比較鄉下的地方跑,比太想一開始就跑東京這種大都會的,結果幾個月之前被丈母娘的一句話打破我們原先的堅持,讓我們不得不排個東京的四天三夜行程(還指定要到晴空塔)。
於是幾個月後,我們訂好機票和飯店,我們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和一家老小,站在羽田機場入境口,等著街下來要去東京跑行程去了!這幾天的行程當中,我們最後終於在晴空塔那裡把丈母娘暫時放生,然後用不急不徐的速度跑到合羽橋道具街這裡找到傳說中的器材店ユニオン。
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在空靈的山谷中漫步.小烏來天空步道
有的時候,我自己私心的會很喜歡這種洗盡鉛華的景點 XD
還記得前幾年天空步道剛問世的時候嗎?因為媒體的瘋狂報導,來自各地的遊客們像是著了魔般的湧入這裡,即便這裡的人龍已經排不到能再排了,人們還是爭相的要來這裡打卡拍照。人數最多的那一年,小烏來這裡估湧入了126萬人次的遊客。爆紅的程度讓桃園市政府設置了一個預約系統,大家可以先預約好時間,等時間差不多了再排隊進入即可,售票口的工作人員會依據預約的狀況開放餘額給現場購票的遊客。
這次因為沒有預約,所以原本我們以為要排隊排很久的,不過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在我們抵達售票口的時候,售票小姐親口告訴我們:「不用排隊,買票後直接進去就好了。」我們抱著有點受寵若驚的心情,拎著門票進去園區內了。
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角板山行館
角板這個名字,相傳起源自清末劉銘傳為了「開山撫蕃」領兵至此時,遙望山峰突起如角,河階平坦如板,所以有了這個名字。但很早以前,這裡就有泰雅族人的聚落,清朝的時候曾經有士兵屯駐在此,到了日治時期屯墾的範圍更加擴大,外來的漢人與日本人也跟著進入這裡,原因呢,多半是為了樟腦的利益吧!
民國43年時期,這個原本名為「角板」的地方才更名為現在的「復興」在當年那個大時代的氛圍當中,其實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無論角板也好,復興也罷,我們都可以從地名演變的過程當中看出台灣開發史的脈絡。總統蔣介石曾經在角板這裡設立行館,據說大溪與復興這裡的景色與他的故鄉非常接近,所以位在這幾個地方的行館是他生前最喜歡的地方。角板山行館在民國49年建成,85年總統府將這裡撥給當時的桃園縣政府管理,經過整修之後對一般民眾開放。
園區內廣植梅花,所以到了花開的季節,常常也會湧入特意前來欣賞梅花的遊客們。北台灣能欣賞梅花的地方不多,角板山行館在地方政府的刻意推動下,每年都會辦理梅花季的活動,邀請各地的旅客們前來賞梅,我們就是聞風而來的眾多遊客之一。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走進清幽的老禪寺裡.中和圓通寺
西元2017年元旦後的隔天,我帶著我們家水某來到了中和山裡面的圓通寺。
說來也好笑,雖然之前住中和的時候偶爾跑這裡,但結婚以後搬到土城,反而很難再往這一帶跑,久了之後也慢慢生疏了。直到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廣告,看著裡頭的人物一直在喊著「假的」背後的背景就是圓通寺啊!這時候我才突然又想起來,原來在口袋名單深處裡,還有著這個樣一個地方可以去散步,接著就是找時間排行程去走走囉!
位在中和山裡面的圓通寺,早在日本時代就已經有尼師們選在這裡安靜的修行著,這座舊名為石壁湖的山坳,有著一股特別的寧靜,從山腳下往山上的蜿蜒曲折中,仿佛自己的心情也漸漸的得到沉澱。或者說,相較於山腳下的繁忙又快速的速度感,時間的流速到這裡好像刻意被調慢了似的,讓你不自覺的就緩下腳步。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京都塔的遠望與京都行程小整理
理論上這篇文章應該在幾個月之前發表的,但卻一直延到現在才寫完,明明七月底就已經完成的旅程,文章卻等到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才整理出來,真的是有點過份了哦。
明年開始,希望自己這個懶散的毛病可以有點改善囉!就當做是新年新希望吧 XD
其實對於京都這座千年古都,我和我們家水某的心理都談不上喜歡不不喜歡,京都這裡不像大阪那麼熱鬧,但也不像單純的古都那樣安靜,該熱鬧的地方還是很熱鬧(我說的是清水寺和嵐山),但是該讓人覺得舒服的地方又讓人愜意到有夠難忘(我說的是鴨川)。直到現在,我想我們還是很難對於京都下定義。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下雨的日子裡也別具風情.宜蘭礁溪龍潭湖
印象中宜蘭的雨一直都是那種細細的、綿綿的,就像書裡說的「如牛毛一般」細細軟軟的,打在臉上不會讓你覺得不舒服,但你不撐傘的話又會弄得滿身溼,一下起來就沒完沒了,沒個乾脆。也因為這樣,以前我還在宜蘭的時候,一到下雨天就只想窩在家,什麼地方都不想去。
不過這幾年在心態上到是有了點轉變,每次一遇到那種細雨綿綿的日子,思緒就好像回到童年那樣,只是心情上少了點煩燥,多了點閒適。原本以前一慢下來就會覺得無所適從的,現在好像已經能接受減速進行的慢生活。
這天早上,我和我們家水某一大早就走過雪隧,在這個陰雨連綿的日子裡到訪位於礁溪的龍潭湖畔。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都是台灣特有種.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a quickr pickr post
我們的台灣曾經有過好山好水的自然環境,只是這幾年隨著經濟活動的活絡,我們對於這片土地的需索也跟著愈來愈繁重一些早年在台灣鄉間很尋常的植物和動物,現在已經變得不是那麼常見了,甚至需要我們特別打造一個園區來保護它們。
位在南投集集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就是本著這樣的理念,有系統的蒐集與栽種著各植物,經由半人為的管理讓這些植物恢復這塊土地上應有的多樣化環境。當自然環境恢復之後,生物們便會重新回來此處棲息、覓食與繁衍。對這些生物們來說,這樣的生態園區就是他們生生不息的樂土。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自然生態藏寶箱.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

這天在埔里喝完大學同學的喜酒之後,我們並沒有急著踏上北返的行程,而且繼續往南前往要過夜的地方---南投集集。埔里到集集之間,我們選擇了桃米村做為中間的休息站,預在這裡稍做休息,等過了下午再沿著環日月潭公路一邊欣賞著日落的風景,一邊慢慢的駛入集集小鎮。
不過,計劃實在趕不上變化,我們到訪埔里的這天天氣實在不怎麼好,原本在出發時在台北還是好天氣的,來到了埔里之後卻變了色,下了場不大不的雨,天空中的雲層也總是散不開,我們心底估量著應該也看不到落日了,就乾脆在桃米村這裡玩個盡興好了。
我們直接找上紙教堂。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