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北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北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月20日 星期五

南街振殷裡的種種風情.爐鍋咖啡@小藝埕

 

來,年貨大街上人太多的關係,店外頭的照片我們就直接省略了,有興趣的朋友請按這裡看前作。

再訪爐鍋不能算是意外,是有意為之的。當時在咖啡展時路過爐鍋的攤位前,被店員遞上一杯音樂家系列咖啡(呃,好像是莫扎特吧,印象中)。喝完之後覺得味道真的不錯,和我在其他地方喝到的音樂家大相徑庭,所以決定找個時間,一定要再到爐鍋咖啡確認自己有沒有喝錯。

剛好某個家住台南的友人相約要逛年貨大街,早料到年貨大街的人潮,所以我們事先確定好人數,用電話訂好位。當天下午兩點上門,順利得到窗邊的好位置,從這個高度望向迪化街很好。如果店內的窗戶開向霞海城隍廟門口的話,那就是郭雪湖(不是那個雪芙)畫作南街振殷裡的種種風情。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你的我的生活中的必需品.Necessary Workshop

 

台北市,中山區,雙城公園附近,座落著一家咖啡館Necessary Workshop,店內的空間不大,但純白色內裝與超大氣的落地窗,讓往來的人們不想注意到也難。店主人Ted來自香港,早幾年曾經與幾位朋友一起在拉花名店Artista Perfetto共同努力,店面的租約到期後,在當初的成員們回到香港顧店。他在結婚以後,選擇留在台北,(與髮妻)在咖啡的路上繼續共同努力。

我選在午後到訪,從谷哥得到的訊息,這個時段店內的人潮相對較少,我可以安靜從容的拍照喝咖啡,享受一下沒有小孩的me time。把車停在附近的停車場,穿街引巷的在雙城公園附近繞了幾下,很順利的找到他們的店門。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景美站的活力早午餐.Jim's Burger

位於景美夜市旁的Jim's Burger,已經開設很久啦,近幾年從尋常(?)早餐店轉型成附有精品咖啡的型態,在疫情期間決定這樣華麗的轉身,真的是個了不起的決定。

老實說,我很早以前就想上門來討杯咖啡了,但當年上門時,沒注意到人家的營業資訊,在人家營業時間以外到訪,結果當然是吃了閉門羹。等到這次再訪時,算一算,已經過了整整十年,我的鬢角都長出幾絲白髮了。

我把車停在Jim's Burger對面的圖書館樓下,可能因為假日的關係,附近有許多的空著的機車停車位,如果你們來訪時選擇的是捷運與公車的話,當然就更方便了。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tous pour un, un pour tous.人 x 人 台北

文章標題的法文,來自大仲馬三劍客,翻成中文即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我看到招牌「人×人」時,腦海裡浮現出來的第一句話,所以直接拿來當成文章的標題。當我站在招牌前,我仿彿見到三劍客與達太安高舉著西洋劍,朗聲喊著:「tous pour un, un pour tous. 」

但事實上,人×人來自東台灣的台東市,早就是成名許久的手作麵包店,在台東那裡站穩腳步後,才把分店開進台北城,也就是說,人×人這個名字,基本上與大仲馬沒半毛錢關係。

作為一個人與人連結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怎麼去定義「人×人」到底是麵包店還是咖啡館,兩者兼俱應該會是更好的答案,這問題好像非得有個以上都是的選項才是正確答案。這裡有著職人烘焙的麵包,同時兼有品質不錯的咖啡,如果是我的話,可以為了好的麵包上門,也會因為要喝好咖啡來訪。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來自名古屋的喫茶店.客美多咖啡 Komeda‘s Coffee


客美多咖啡Komeda's Coffee,來自日本名古屋,是日本國內有名的咖啡連鎖體系之一,1968年成立至今已經超過50年,事業也從日本國內擴展至海外。台灣的話,大約是近幾年才開始看到,印象中大約在疫情前已經在北車見過他們的分店,但等到我上門喝咖啡,卻是在疫情緩和下來的現在了。

這篇文章不是一時一地一人喝出來的結果,大致上分別是在大台北地區的幾家分店吃到喝到的總合,有些吃到喝到的,照片不一定來得及拍,遺珠(?)難免,合先敘明。總之,我們已經走訪了幾家大台北地區的的分店,吃過幾個時段的餐點和咖啡,覺得味道OK,應該適合拿出來分享給大家,於是便有了這篇文章。

2022年1月29日 星期六

一杯好好享受的好咖啡.爐鍋咖啡國家音樂廳


從2020年的年初開始,一陣妖風襲來,搞的大家原本的生活大亂,本來以為忍一下就過了,2020在風聲鶴唳中渡過。看著外國傳來的種種亂像,台灣島內(雖然"島內"這兩個字不太好)有種與世隔絕的獨立感。本來以為2021年以後一切都會轉危為安,結果我們迎來了一個更加高潮迭起的2021,終究無法自外於這個小小世界。

第三劑的武肺疫苗,我選莫莫,施打的地點在台大,因為大家都搶破頭,只能硬著頭皮進台北市打。後來想想也好,反正打完之後需要一點時間休息觀察,看看有沒有什麼異狀,這樣的話,我剛好、也許、說不定有機會可以跑出來喝杯咖啡喘口氣。

所以我事前沒有什麼預期,也沒有什麼規畫。打完針後已經是中午,肚子空空的我好想吃餃子,便繞到丹陽街找龍門客棧(但人家只做晚餐)。撲空當下,心底有種空盛感油然而生,總覺得該做點什麼來彌補,想了想,最近的咖啡館就是爐鍋咖啡了。

緣份就是如此巧合,對吧!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 Simple Kaffa 興波咖啡旗艦店


像這種成名已久的咖啡館,但我卻一直沒有寫文章的,通常起手式都會是這樣:「其實早就耳聞這家店,只是一直都排不出時間,這次終於趁著XX(請自行填入最近的連假名稱)的機會,終於能夠一訪。」這篇,當然也不例外,這次的XX填進去的是春節連假。

出發前我特別找了一下確切的地址,因為之前只知道在善導寺附近,卻不知道是位在何方,看了地址後才發現,啊原來就在忠孝東路上,只要出了捷運站以後往華山藝文特區的方向前進,基本上不會錯過。

OK,那我們就出發吧!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在北極星的指引下.旅徒咖啡


旅途咖啡的LOGO上印著看起來像是星座的圖案,也許是因為設計時視覺平衡上的考量,所以星星的順序擺放怪怪的,讓我不知道到底上面的是大熊座或小熊座,到底是北斗七星還是小北斗。反正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極星,北極星同時也是小熊座尾巴最後一顆星星,這個LOGO不管是大熊座的北斗七星或小熊座的小北斗,北極星都是它們共同的交集,那麼我拿北極星當題目來藉題發揮,應該不能算是曲解或誤會,由其在店名是旅徒(Voyager)的情況下。

哦,對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1977年的時候向銀河系的中心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1979年的時候抵達木星,1980年的時候來到土星,回傳了相當具有價值的照片,讓科學家們能更清楚的知道木星、土星和它們的衛星到底長成什麼樣子。在2012年的時候,那顆人造衛星終於離開太陽系,進入真正的外太空當中,現在是距離地球最遙遠的人造飛行器。這顆人造衛的名字剛好也叫Voyager,Voyager 1中文翻成航海家1號。

旅途咖啡的位置座落在捷運松江南京站附近,從8號出口出來以後沿著松江路往北走,遇到春路以後左轉,再往前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上海商銀,銀行對面的二樓就是。我從捷運站抵達店門口的時間剛好是1201,當我到達一樓樓梯口的時候,剛好懸在店門口旁的那盞小黃燈才點亮,讓我鼓起足夠的勇氣走上樓去。

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恰似你的溫柔.某咖啡 Mau Coffee

無標題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像一張破碎的臉
難以開口道再見 就讓一切走遠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們卻都沒有哭泣
讓它淡淡的來 讓它好好的去
到如今年復一年 我不能停止懷念 懷念你懷念從前
但願那海風再起 只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溫柔
~梁弘志.恰似你的溫柔

台北市圓山捷運站附近的承德路上,開設這這麼一家咖啡館,從外頭看有點讓人難以親近,大大的玻璃落地窗,在大太陽底下就像鏡子一樣,映射出承德路上的車水馬龍。乍看之下有點難以親近,不太會讓人聯想到咖啡館,會以為是像附近的商家行號那樣,是從事什麼貿易或進出口之類的辦公室。

不過啦,我是覺得厚,這年頭只要你賣的東西夠好,外觀長什麼樣子其實不重要,沒有浮誇甜點讓客人拍照,沒關係,有忠厚老實可以緊緊抓住客人的胃的就行;沒有網美牆也沒關係,店裡簡單大方也是一種俐落灑脫;沒有妹紙和貓狗撐場面也沒關係,反正會來的就是會來,不來的還是不來。

2019年5月7日 星期二

三過店門終於有咖啡喝.達文西咖啡 Davinci Coffee


很久很久以前,印象中大約是6、7年前吧。我還在某個好天氣的秋天晚上,踏進了當時還是單車行的達文西咖啡。因為那個時候還有騎車的習慣,再加上也愛喝咖啡,所以自以為在同時有咖啡也有單車的地方,應該會如魚得水的。

但那個時候沒有,我沒有在達文西店裡覺得如魚得水。那個時候的店裡比較像是單車行(人家明明就是),店裡面多半都是與單車相關的東西,車架啊、零件啊還有其他人身部品陳列得整整齊齊。一進店裡就可以看到咖啡機和吧台,吧台旁也座著幾個客人輕鬆自在的聊著天。

其實我要像往常那樣走向吧台,點一杯咖啡拿著喝,也跟著簡單的小聊一下就好。但是我沒有,反而像只是單純進到店裡的閒人那樣,簡單的摸幾下PEARL iZUMi的手套,向前來詢問的店員點個頭表明我自己看就好,然後就摸摸鼻子走出店外了。

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我與麻糬鬆餅的初相遇.4Mano Caffé

無標題

說來慚愧,4Mano Caffé其實應該算是指標型店家(對我來說),但這麼多年寫部落格到現在卻一直都沒有上門去喝咖啡,還是幾年前到了附近閒晃的時候無意見發現,才發現原來4Mano Caffé就在藍線上而且店址離出口這麼近。當下的第一個想法當然是要快點找時間上門來喝咖啡吃鬆餅,沒想到這個念頭從成形到真正付諸實現,中間隔了大約有兩年之久,是不是真的很糟糕?

那麼,為什麼早就知道這家店是指標咖啡館,卻一直都沒有排時間登門拜訪呢?我也不知道,老實說,也許是咖啡王子的名號太響亮,就像技巧華麗的鯛魚那樣,而我只是隻比目魚,比較適合在泥巴裡打滾(咦,什麼東西在我頭上?是……蘿蔔?)。

開玩笑的啦,這麼多年來我都有在臉書上追蹤,就實際情況上來看,有點像是「丈八檯燈照遠不照近」那樣的感覺,打從心底知道這家店應該要找時間登門拜訪,但走來走去總是走不到門口。那你們應該差不多可以知道,當我按下4Mano Caffé的自動門開關時,打從心底湧上來的感覺是什麼了吧?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沒關係,我可以坐在對面喝.Summer Savage Coffee 夏野豆行


以前小時候最喜歡的電腦遊戲叫三國志,忘了是哪一代了,那一代的主打內容是可以自行培養武將的能力,有點像是角色扮演那樣,慢慢的把自己各項能力培養起來。

那一代我選的武將都是第一個劇本的呂布,每次從舊老闆董卓那裡下野,跑到許昌那裡去投靠曹操,接著慢慢的把各項能力都點到滿,除了本來就已經像鬼神那樣的武力之外,剩下的統御、智力、政治、魅力到後來也都會練到全滿,然後,我就成了「十全呂布」。

有玩過三國志的朋友們也應該都知道,武將除了自己本身的能力值以外,還可以利用遊戲裡的各項道具能提升,強化武將的某項能力,所以我的十全呂布,基本上可以用計謀讓諸葛亮、郭嘉或司馬懿中計。可能是這樣子亂搞玩的太過火,以致於後來的三國志怎麼玩都找不到樂趣,慢慢的也就追新作了。


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And We Serve Pour-over Coffee Only.At Home Cafe 手沖咖啡專門店

無標題

還依稀記得,那個時候這家咖啡館才剛剛成立,我從臉書上的粉絲專頁相關功能循線找到了這裡,默默的按讚開始追蹤,這幾年我用這種方式累積了很多店家。只是有些粉絲專頁默默的就不再進行更新,有些店家則是一直持續活躍到現在,今天要登門拜訪的At Home Cafe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記憶也許有錯,但印象這種只出手沖咖啡的風氣,應該是從At Home Cafe這裡開始的。這家咖啡館專以手沖咖啡做為唯一的出杯工具,以純正日系風味為號召。我是不曉得還有沒有其他店家也同樣堅持的啦,因為就一般的咖啡館來說,要完全放掉義式咖啡這塊的收入,幾乎等同於一開店就先斷手斷腳,再自己丟到絕境裡頭求生存那樣。如果是營運已經上軌道,和客人之間也都已經有了默契,這樣進行營運方向的調整當然很好,但才剛開始營業,連客人在哪裡都還不清楚就進行這種等級的挑戰。

我猜想,老闆那段時間裡,應該只剩下勇敢了吧!

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COFFEE STAND UP深焙配方概念店.立良二號

無標題

前陣子,從Coffee Stand Up那裡得知,他們打算以用店裡的深焙配方為主題,開設這家「立良二號」,當下的第一個想法是:「終於」。對我而言,以Coffee Stand Up這幾年累積下來的能量,再找個地方滿足喜歡他們咖啡的朋友們,應該也是早晚的事。讓我比較意外的是,新的店面不在繁華熱鬧的東區,而是選在正處於脫胎換骨狀態中的萬華這一帶。

立良二號其實也是深焙配方豆的名字,我是不知道這名字怎麼來的啦,但命名方式頗Stand Up的,乍聽之下有點摸不著頭緒,後來才會知道這名字其實叫的頗貼切。就像「殘酷的小杯」那樣,你才剛剛驚艷於喝到好味道,結果杯子裡的咖啡已經所剩無幾,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超殘酷的。

也像你以為會有結果的單戀那樣,本來猜想還有機會的,結果沒想到人家已經名花(草)有主,超殘酷的。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如一閑靜自適的小小港灣.秋山珈琲屋

無標題

這天因為有事到石牌,所以順手就找了一下附近的咖啡館,發現這家咖啡館的名字很有趣,「秋山」,這名字亂日本一把的。妙的是,網路上能找到的資料不多,有幾篇甚至還是在寫舊址的故事。店裡的幾張照片讓我非常震撼,因為照片裡的場景簡直和我想開的咖啡館一模一樣。

這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跑一趟這裡,親眼看看我腦海中的咖啡館真實呈現出來會是什麼樣子。而或許我應該這樣開始這篇文章:「我們這些喝咖啡的客人就像是船上的水手一般,被船戴著離開港口揚長而去,在遊歷世界之後會找個地方,卸載從異地蒐羅而來的各種貨物,又重新載上一批新貨往他方去。但無論我們的航線如何設定,總是會想辨法繞回秋山珈琲屋這樣的地方,不裝載貨物也無所謂,就只是想回來,像入海的鮭魚有一天會迴遊一般。」

又或者我可以這樣開始這文章:「西元2073年,將要被汙染吞沒的地球上,為數不多的殘存人類終於找到了一個自救的方式。他們集合了整個地球所剩不多的資源,傾盡全力打造出第一個可以成功發射到外太空的宇宙殖民地,那裡裝有最乾淨的水源,最豐饒的土壤以及沒有任何汙染的空氣,所有的一切就像是在原始地球上那樣生生不習。這座偉大的宇宙殖民地以發明者的姓氏命名--秋山,日文寫作アキヤマ。」

類似這樣的文章開頭,我在捷運石牌站步行至此的40分鐘間,閃過了好多好多個,最後我在雨農路上找到秋山珈琲屋的地址,打開門,上到二樓,然後我就打消了剛剛在路上的種種念頭。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寫給雨天的歌.In Natural Coffee 陽光夏

無標題

陽光夏的位置在衡陽路頭靠近二二八和平公園這端,從公園的側門出來之後很快就可以抵達,如果是初來乍到的朋友,只要認明那個藍底的招牌準沒錯。

記得,上次拜訪陽光夏好像也是一個像今天這樣的大晴天。老實說我忘了陽光夏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幕的,但這段時間我一直都有偷偷前來喝咖啡,只是會把間隔時間拉長,當個不是那麼常回購的熟客。

習慣上,我會從捷運台大醫院站的方向步行過來,穿過臺灣博物館前的樹蔭(偶爾躲進博物館裡吹冷氣或是跑到土銀展示館裡看恐龍)往店門口的方向走過來。偶爾也會從捷運西門站走過來,不過那通常代表我會在城中市場裡吃完午餐,而且放市場裡的豆花攤一馬。

舊城區嘛,總是比較好找到熟悉的老味道。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北門口賣咖啡的.MKCR / Mountain Kids Coffee Roaster 山小孩咖啡

MKCR / Mountain Kids Coffee Roaster 山小孩咖啡

老一點的台北人應該都知道,當年台北在建城的時候,北門的位置並不是位在整座城的正北,而且稍微向西偏了一點,落在現在北門的位置上。之所以會這樣設計,據傳是因為風水的緣故,讓整座城的中軸線和地理上的龍脈結合。

風水這東西我沒有什麼研究,但反正當年清廷的衙門就設在現在的延平南路底,日本人蓋的台灣總督府、台灣神社,後來的老蔣總統的士林官邸的選址,後人也都穿鑿附會說和這有關。

有沒有關,我真的不知道。我只記得多年前來訪此地,北門還是被高架橋緊迫盯人的壓著,現在高架橋拆掉了,原本車多兇險的路口被整理成一座小公園,聯結附近許多新整修完成的古蹟群之後,相較於之前的窘迫不堪,現在的北門儼然一副鹹魚翻身的姿態。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當香港和東京在台灣相遇.TAHOJA

P4010292

轉職成奶爸之後,原有的生活好像也漸漸的起了一些不可逆的化學變化。

比方說,本來的生活就是兩個人說了算,但現在的卻變成你不得不聽一個完全聽不懂人話的小鬼頭指使,她的作息就是你的作息,他的時間就是你的時間。也比方說,原本許多所喜歡的,會慢慢的變成不是那麼重要,你會把大部分的心思投射在她的身上,諸如咖啡器材的更新啊,相機的鏡頭的採購計劃之類的都要全部取消,轉成按照她的發展,從現在或未來的不久開始需要哪些設備或技能,我們要從現在開始準備,或者是好像有點落後了,得開始急起直追。

還好我從小就擅長RPG,像這種練等升級的過程完全不陌生 XD

最近在網路上發現這家店(咦,怎麼突然又把話題帶回來?),有來自香港的廚師與來自日本東京的咖啡師,選在台北的太原路上開始了一個這個有趣的計劃,店名TAHOJA分別代表著台灣的TA、香港的HO與日本的JA。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每個人的咖啡好伙伴.A.J. coffee bar

PB210143

捷運南站三民站附近,這家原本是某家外帶咖啡館的店面,在前陣子悄悄的換上了全新的風貌,繼承了前任主人的店面,A.J. coffee bar這家小小的外帶咖啡吧,重新延續起這個空間的新生命。

雖然說換了個新的名字,但是店裡為客人沖煮咖啡的人依舊是熟悉的面孔,前任主人為了擴展新的事業版圖,在無遐他顧的情況下,把起家的店面頂給了店裡的主心骨。上門前,我還以為老客人們對於新店面可能需要一點時間適應的,結果一問之下,是我想太多了。也許就是因為店裡出杯的人仍是熟面孔,所以客人們在新舊風格間能夠無縫接軌、完美銜接。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都市裡的花海盛景.2017關渡花海節

P9060075

住在雙北地區的朋友們,從現在起可以暫時不用羨慕外縣市的鄉親們了,我們不需要為了看花海而跑到外縣市,搭捷運就可以了。台北市政府選在福國路和承德路六段路口(士林北投科學院區預定地)這裡種下了大片的花海,從今年八月底開始一直會持續到明年的二月底。

當然啦,種在這裡的花卉會視花季做更替,不然都是同一種花一直開一直開,也實在太累了。總而言之,目前是由百日菊先打前鋒,十月之後會換成天使花、向日葵以及黃波斯菊一起上陣,到了明年,就會交棒給波斯菊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