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25年創立的KōNO,在進入了21世紀後,成立已近百年的KōNO,鼓起勇氣進行了幾次重大的創新。首先,他們將原本自豪的名門濾杯進行改款,把原本較突出的肋骨縮小、截短,藉以增加沖煮上的可靠性。本來嘛,我以為他們的改款工作就此結束,結果沒想到這幾年,他們又把名門的肋骨改的更短、更小,看起來幾乎是貼在濾杯內壁上。
這樣轉變這真的令我非常好奇,所以趁著前幾天有空,趕緊到山田咖啡館一趟,先買了很想買的法蘭絨,順便也帶了一個三代名門回家,當然,就有了這篇文章啦!
好的,在開始開箱之前,新加入的朋友們,歡迎追蹤我們的粉絲專頁+設定搶先看,就不會錯過下次的更新囉!老朋友們也不要吝嗇你們的讚啊,演算法 is watching you。
接著,我們來開箱吧!
KōNO後來的包裝好像都改成這種透明的,直接就可以看到濾杯本體,相較於以前我買初代名門時的紙箱包裝,現在這樣簡潔許多。
來,注意事項。
不能用洗碗機。
聽山田先生說,三代濾杯的材質有改,變的比較不會出現裂痕(這我要用一段時間才能印證),但之前的材質和日本嬰兒的奶瓶是相同的,現在這個不知道還是不是?
我記得的初代名門耐熱溫度是90℃,現在演進到了第三代,耐熱溫度已經來到105℃,真不愧是三代呢!
同時,每次沖煮完以後,建議進行簡單清洗,把大部分的咖啡油脂沖掉。
最後,這個材質應該還是碰不得酒精,我自己有段時間曾經自己用酒精和橘子皮自製洗碗精,結果害的一個濾杯洗三次就裂開,不誇張,真心裂開。
是還拼的回去啦,但難道要拿來當成千年積木用嗎?
和初代名門相比,三代多了一個K,同樣也都是made in Japan。
從照片上來看,還以為有弧度,但實際上是沒有的,整根平平。
同時在這個時候,我的心底也響起了甘道夫的名台詞:「You shall Not pass.」這樣的長度真的不能再短了啦,再短就乾脆不要了啊!
尺寸的部分大致上是這樣,與初代名門在體積上略差異,但也沒差很多。
我有注意到,底部的腳好像變寬了,可能和他們自家的手沖下壺間,不會有太多空隙。
從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得知兩個濾杯間,底部出水口的差異。
看到這裡,我開始起了好奇心,兩個濾杯的開口差不多大,那要不要來量一下錐體部分的高度呢?
用游標下尺測量後發現,初代名門錐體部分的高度約67.5㎜,而三代名門的錐體高度約73㎜,數學好一點的朋友們,應該可以計算出更多東西啦。
我自己目測覺得,三代名門感覺起來比較長的長度,似乎也只是錐型的延伸而已。
改版後的名門,底座寬度從97.5㎜一下子來到了103㎜,別小看這個差異啊,原本我的初代名門,放在 IKEA 500㎖的量杯上時很剛好,一個不小心就會歪掉,但三代名門可以很穩的放在量杯上,我可是省下一個下壺的錢呢!
從影片中得知,200㎖的常溫水,花了整整一分鐘才流完,三代名門的排水能力,大約3.33㎖/每秒,這是真的非常慢。
而濾杯裡有咖啡粉的情況下,則用了1分21秒才流完,計算下來,大約2.64㎖/每秒。
最後,我們還是先沖一次,試試看沖煮結果。
當我初次見到這個濾杯時,雖然心裡想的是蝦霸與皮老闆,但嘴上說的卻是:「咦,肋骨變這麼短的話,不就幾乎悶蒸完就要大水柱給水了?」
山田先生似乎是識破了我的疑慮,回答說:「也很適合拿來沖淺焙的咖啡豆。」
所以這次的測試,我用了自己的配方豆來進行測試,我不敢說這次的測試就是結論,之後還會再進行反覆試驗才會有個簡單心得,以下只是初步結論。
- 12克中焙咖啡粉(一爆停)
- Helor 101 手沖刻度
- 93℃熱水
- KōNO名門三代濾杯
- 悶蒸水量30㎖,時間一分鐘
- 初次注水目標水量至150㎖
- 大水柱給水至300㎖
- 下壺水量約250㎖時停止沖煮並移開濾杯
影片中最後的照片我放這裡,大家有需要的話可以點開來看細部。
三代名門的排水真的很慢,沖煮後的香氣相較於初代名門來說,也較不明顯,感覺變得更沉。與V60相比,初代名門的香氣已經比較沉,而三代名門不是沒有,是位置更沉,喝完過一下子才會從後面跑出來。整體來說,口感變的比較圓潤順口,有趣的是,After Taste喝起來還是與初代名門差不多,且整體來說厚實度有所提升。
本來我預期會很雜亂的After Tase不僅沒有發生,而且厚實度與圓潤度變的更有趣。
當然來,就平衡感來說,我覺得初代名門還是做的比較好的,但三代名門有趣的地方,就是在味蕾被香氣偷襲的瞬間,那個恍然大悟的當下。
「啊~~~原來我的咖啡還有這樣的味道。」
這種感覺真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