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開箱】DRIVER 冰滴咖啡壺.自己的冰滴自己滴!

無標題

還記得這個冰滴壺嗎?

自從之前在店裡站吧試過冰滴之後,我一直都覺得冰滴是個很不錯的咖啡萃取方式,就像是把把咖啡的香氣慢慢的溶入液體當中,在經過長時間的滴濾之後,就可以換得一杯口感醇厚又帶點酒香般發酵香氣的神祕液體,那種感覺就像是在操作鍊金術那樣。

雖然我愛冰滴,也想在家裡製作冰滴,但一直以來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使用的小冰滴壺。主要原因在於器材體積,常見的冰滴壺體積都很大,不太適合居家使用。當然目前市面上還是有小型冰滴壺,但是可以調整滴速的對我來說貴得有點不可思議,不能調整滴速的又不符合我的需求,所以這幾年來我都一直處於觀望狀態,遲遲沒有入手。


直到某個下午,我看到這個小型冰滴壺,看了一下規格完全符合我的需求,所以馬上就下單要一個來玩玩(問題就是下個月的買書錢沒惹!)!

外盒上的Driver字樣有點熟悉,所以我順手上網找了一下相關資料,發現這個小冰滴壺和聰明濾杯系出同門,都是MIT的產品啊!




無標題

盒子的背面

整個冰滴壺不過就三個零件,在使用上非常便利,在收納的時候也不會佔去你太多空間。






無標題

這年頭,有這個標示好像會讓人比較安心  XD

無標題

另一個重點在於,這個冰滴壺100%台灣製造,血統超純正!




無標題

無標題

打開箱子之後,裡頭包含的東西包括這些:

  1. 上壺、上壺蓋
  2. 下壺、下壺蓋
  3. 咖啡粉槽
  4. 丸型濾紙
  5. 產品說明書



無標題

說明書上有建議的使用方式,第一次使用的話我也建議先照著使用說明操作就好,之後再按照自己口感的喜好做調整。




無標題

丸型濾紙,份量不多,如果每天用的話應該一下子就用完了,我沒有特別去找哪裡可以買得到啦!反正自己手上還有很多濾紙的庫存,大不了拿來剪一剪就好了,沒有特別去找專用濾紙的必要。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咖啡粉槽的大小差不多可以容納50g的咖啡粉,底部有一個金屬濾網擋住細粉,濾網的材質是304不鏽鋼,就目前來說應該是對人體比較安全的不鏽鋼材質。




無標題

控制流束的閥門,在這個價位還肯這麼用心在製作這種細節,只能給一個大大的讚了!





無標題

冰滴壺本體採用BPA FREE的材質,金屬濾網用的是304不鏽鋼,下壺的材質是玻璃,可以微波使用。上壺標示著水位提示,兼可以控制滴速,只要按照說明書的操作方式就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來享受冰滴咖啡的美味。

我猜他們公司有了聰明濾杯的成功經驗以後,企圖要拿這個小冰滴壺進軍國際 XD



無標題


無標題

全部組裝起來之後,再來拍一張完成照!

因為這個小冰滴壺和Driver濾杯系出同門,那就先叫你「小D」吧!




無標題

接下來,我到樓下的美聯社買了衛生冰塊(這東西當然自己製作會更經濟實惠,不過我等不及了),另外也找來了尼加拉瓜的亨利莊園水洗豆(Nicaragua Henry Alexander Marin Washed),目標是滴出一壺Single Origin 的冰滴!



無標題

完全按照說明書上的操作方式,秤足30克的咖啡豆、小富士鬼齒的刻度設定在3,磨好之後倒進「小D」的粉槽之中。


無標題

無標題

稍微把咖啡粉的表面整平之後,放入一張丸型濾紙。

如果你真的很怕通道效應的話,可以在整平咖啡粉之前先用筷子把咖啡粉攪一攪,一來避免沒看到的結塊咖啡粉作怪,二來也可以讓咖啡粉的分佈更均勻一些。



無標題

無標題

第一次使用,足足用掉了半包衛生冰塊,同時我把開水倒入上壺裡,直到水位達到標示的高度。




無標題

接著把「小D」的閥門打開到最大,先用水把咖啡粉的表層均勻的打溼,即便是有些積水也沒有關係,確認表層的咖啡粉完全溼潤或(至少)丸型濾紙已經被打溼之後再調整流速至2秒一滴。

「小D」的滴速會隨著水位高度降低變變慢,可能會從2秒一滴慢成3秒、4秒才滴一滴,不過不會因為這樣就罷工,只是一點瑕不掩瑜小毛病啦,無妨。


無標題

在睡前花點時間把所有材料準備好,放到冰箱的冷藏室裡。





無標題

然後隔天早上就可以喝咖啡囉!

冰塊的份量如果太多的話,可能到隔天早上會有冰塊殘留,這點也要注意,因為該滴進去的水量沒有滴完,導致咖啡的濃度會提高。如果是放冷藏室讓他滴的話,其實只要一點點冰塊先讓水溫下降即可。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如果要挑毛病的話,我覺得粉槽的型狀有再調整一下的空間。










上面兩張照片啊,是後來我在製作冰滴咖啡時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自己的觀察。

我個人比較懶,所以後來在原廠濾紙用完後,滴冰滴時就不再放濾紙了,都是先用水把整個咖啡淹過去,確認整個咖啡粉上層都有吃到水,才會開始滴滴滴。

但上週未在滴冰滴的時候突然忘了,直接開始滴,等我發現的時候,上壺的水已經滴掉一半,因為也來不及救,所以乾脆就放著看等果。結果就像照片上所看到的,咖啡粉有吃到水的,就只有在滴頭正下方的位置,從側面來看,也有一定高度以下的咖啡粉有吃到水。

可能的原因我推估啦。可能是我直接用偏粗的咖啡粉下去滴,咖啡粉顆粒間的間隙太大,水與咖啡接觸時的附著力無法減緩向下的速度,整個粉層也因此沒有足夠的時間都吃到水,從結果來看,這份冰滴咖啡實在太淡。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忘了先把上層的粉層先打溼,放手讓水順著重力自己向下流,水滴在咖啡粉層裡向下移動的過程中,同時也出現一點點橫移,從側面看起來就有點像是錐型的樣子,橫移的流動在遇到杯壁時被阻斷,以致於出現這樣的現象。

和手沖很像,悶蒸有時是在確保水的道路,幫後來要加入的水開路用的,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就比較好觀察少量的水在咖啡粉層裡的移動。

如果像我一樣不用濾紙的話,那麼事先先把上層的粉層都均勻的打溼,冷水在粉層裡向下移動的過程中,會比較均勻的打溼所有咖啡粉,對製作冰滴咖啡會起到較正面的幫助。

2022.0501 增修




_J019162

像這種形狀的下壺,在清理的時候只要用吹的就可以把溼潤的咖啡粉吹出來,但「小D」下壺開口很大不太好吹,用挖的來清有點麻煩,直接把咖啡粉沖到下水道又有點怪怪的。再加上金屬濾網是固定的,在清潔上也容易有死角,如果可以把金屬濾網設計成可拆卸式的,在清潔上的便利度會提高很多,如果再多加點錢可以做得出來的話,我個人是一定會買單啦!

不過真要改的話,要重新開模又要再找人重新設計,哪是一點小錢可以打發掉的?


無標題

好啦!先不要挑這麼多毛病,我覺得以目前的售價來說(網路上售價680一個),能有現在這樣的表現已經很不錯了。

在使用過幾次之後,目前我還是按照說明書上的操作方式在使用,暫時沒有想再調整的念頭。「小D」已經可以滿足我對家用冰滴壺的基本需求,這陣子的使用經驗來說,「小D」算是非常稱職,也讓我感到滿意。

你們看我都小D、小D的一直叫了。

無標題

有了小D之後,我的榛木濾杯暫時被擱置在旁邊,讓他出來露露臉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