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數據》Kapok 500入豆溫調整對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之影響後篇


這篇文章是『《數據》Kapok 500入豆溫調整對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之影響前篇』續作。

三個樣本完成烘焙後的第三天,我用了『咖啡手沖實作系列.其九(一)』這系列中提到的沖煮手法進行手沖,磨豆機是小富士鬼齒(刻度4.5),水溫89℃(保險起見),濾杯是KōNO名人,濾紙也是KōNO的無酸素漂白濾紙。

以手沖的結果來進行對比的話,會發現樣本一(160℃)的整體風味比較複雜,香氣的表現較不明顯,屬於aftertaste的味道較強烈,樣本三(200℃)的風味整體來說乾淨許多,但相對的Aftertaste的表現就沒有那麼突出,而樣本二(180℃)則是介於兩者之間,但是額外多了一股奶油的香甜感。

以我自己的豆子來說,烘好的第二、三天正常來說只會剩下烘焙的瑕疵味(這也是我為什麼會選擇在烘好第三天才開始測試,如果前一天就測的話,手沖的時候跟本喝不到什麼),這點在樣本一與樣本二的身上都有發現,由其是樣本一很明顯的帶有一股草味,樣本二好些,但還是喝的出來,讓我比較驚訝的是樣本三,一點烘焙的感覺都沒有,整體風味已經進入養豆完成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