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選擇烘豆機的過程中,我所考慮的對像如下:
Woots 3.0、咖啡工人Cube以及
Kapok 500。當初去試Woots的時候其實很心動啊,拿去試烘的水洗耶加整個香氣大爆發,味道收得乾淨俐落,價格其實也不算貴(以三公斤的機器來說),算是非常有水準的好機器。
只是對我來說當時還有正職工作,三公斤的機器一買下去,就逼的我在咖啡這個領域裡一定要全力衝剌才行,但那個時候我無法分身兼顧正職和咖啡。再者,在沒有實體店面的情況下,客人的來源也都只能靠網路上不著邊際的風味形容,還有之前累積下來的一點小名氣來吃老本,偏偏我又不喜歡下廣告衝流量換成交,這樣一來,三公斤的機器對我來說真的有點吃力。如果你們已經有個實體店面的話,我還是會很樂意向你們推薦這部CP值和穩定性都極高的烘豆機。
看完Woots之後,我又找上了咖啡工人。最早的原因是我曾經在桃園的
卡爾地那裡對這部機器留下極好的印象,所以後來的這幾年,一直都把咖啡工人的機器放在口袋名單中(這樣算一算,你們應該就知道我找烘豆機找幾年了)。比較近的原因,是在之前的活動中遇到了
園田咖啡,整場活動下來,他們家的咖啡讓我印象深刻。
後來我找到咖啡工人的工作室,大略的詢問之後得知,CUBE 600基本上不太會再去生產,而當時工人那裡還有其他事情要忙,得等到年底才有會再啟動烘豆機的生產(印象中,那個時候好像才三、四月吧)。我怕等太久,遲則生變,萬一又遇到什麼事情亂了自己的規畫怎麼辨?所以,當我下高雄去找KAPOK的時候,心底大致上已經有八成決定要入手了,基本上這段故事,是我之所以入手Kapok 500所經歷過的心路歷程,合先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