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How about Haaya's Coffee?

首先關於How about這個片語,我想說的是……。

通常我們會在提出某項建議的時候會派上用場,比方說在問朋友要不要一起去逛街的時候,我們會這樣說:「How about going shopping?」在這個時候,How about 後面連接的是動詞的進行式。又或者說,當我們逛完街又看完電影之後想和朋友討論剛剛電影的心得時,我們也會這樣說:「How about this moive?」在這個時候How about 後面放的要是名詞。

How about 還有另一種可能,也就是在每個獅子座小孩心理常常上演的OS,由其在大家學期初選班長的時候:「How about me?」常常是他們想說卻不好意思說出口的那句話。

無論怎麼說,How about常常用在提出意見表示徵詢的時候,語氣是比較和緩的那種。






現在我想說How about Haaya's coffee,也是抱持著相近的心態。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三峽老街


在那個古早的時代,人們聚集的地方被稱之為「街」,而在我踏出任意門之後所來到的地方,正巧就是同樣位於台北縣最南端的老建築聚落,人們稱之為「三峽老街」或者以三峽地區的舊名稱之「三角湧老街」。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為成硬漢而來,觀音山迷航記


座落於台北縣西部的觀音山系,其範圍大致上包括五股、八里以及林口部分,長久以來也一直都是附近居民們登山遊玩的好去處。

關於觀音山的名字從何說來,眾說紛云,有人說觀音山的山形像極了跌坐的觀音菩薩,而環繞其周圍的十八連峰也像是護持的十八羅漢,於觀音山的名號不逕而走。比起觀音山這個現在流行的名稱,反而我比較喜歡舊時的名字「八里坌山」。

約略也在前幾天吧!我受到了大學時期同學的邀請,從以下幾個選項裡找選擇了觀音山的半日遊。






你們不要以為六福村是動物園,在台北縣的五股鄉裡也有個六福村。據熟知附近歷史的居民口述,這裡原來的名字是五福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來著,不知不覺的就變成六福村了,幾年前位於這附近的7-11還在店門口放置一座電子跑馬燈上頭寫著:「歡迎光臨六福村」。

仿佛只剩下這裡的主要道路還記得舊時的名字「五福路」是這裡曾經也是「五福村」的証據。






我在這附近隨便找了一個麵攤解飢,這是搾菜肉絲麵。一般我吃到的搾菜肉絲麵很少會加入青菜,這碗麵裡加入了不少青江菜,肉絲被壓在麵底下,翻上來之後就看到了。味道頗清淡,很對我最近的胃口。





我受不了老闆娘的極力推介,也點了一盤 30元的涼拌小菜作陪。





『你穿這樣,是打算下山之後去逛街的是吧?』他看了我接近逛街的裝扮這樣說。
「沒有啊,反正就隨便穿,上山走走而已嘛。」我不以為意的說道。

不久之後,我和同學會合之後一起騎車來到觀音山上的某個登山口。據說觀音山上有六條登山步道,老實說我也不清楚我們今天是從哪個入口進入,但我同學手頭上的手繪地圖裡,我可以約略的定位出我們所選擇的登山口在北56和53-1的交會口附近。

登山口附近是墓園,入口處有座涼亭,沿著步道陡上之後會直接來到占山山頂,經過占山連峰之後我們將會在凌雲禪寺休息,之後直上硬漢嶺,再從鷹仔尖折返登山口。

我們和一個下山的老伯確認過路線之後,就大膽的邁開步子上山去了,卻被一開始的徒上斜坡累得不成人形。本來依據我的經驗,花費同樣的時間最多也只會爬升到200公尺左右,結果同伙的海拔高度計卻顯示我們的位置在350m左右的高度。

沒多久,我們登上了占山,也來到位於占山山頂上的小亭子。在這裡的視野很好,向東方望去可以盡納整個台北盆地。只見到原本高大無朋的台北101和新光三越大樓都縮得小小的。遠方的基隆河從正東方的方向進入盆地,大漢溪從東南的方位進入畫面,和新店溪會合以後搖身一變成為淡水河橫過我們前方。基隆河和淡水河在社子島前方匯合在一起,繼續朝西邊的方向進入台灣海峽。

我們在亭子附近發現一條小路,從這條小路來到一處工寮,有幾個人在工寮裡休息喝茶,看起來像是小農田的主人招待朋友來此處觀光的感覺。這個工寮前面的廣場正好迎向對岸的淡水,遠望可以見到八里街區的大部分,以及對岸淡水地區沿著水岸的風情。

更遠一點的大屯山、關渡、北投、天母以及更遠的三芝也都可以盡收眼底。

另,我在這個小工寮前也看到一隻大冠鷲乘著海風翱翔的雄偉樣貌。

觀音山,其實也是觀鷹山。




在我這幾年的步道經驗裡,有鋪的要比沒鋪的好走,剛好我同學在這陣子的步道經驗裡也體認到這件事,於是我們巧妙的避開了占山連峰的連續步道攻擊,一下子就來到了凌雲禪寺。本來,我的同學打算在這裡進行補給的,可不巧的是凌雲禪寺這陣子在進行整修,義賣部沒有營業。再加上我們登山的日子又不是假日,凌雲禪寺附近的登山口小販也沒有上來,他的補給計劃受到了嚴重的挫敗。

反正我們的行程不會因為這個小意外而受阻,最多就是少吃點好料的,也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再繞回步道上,從一條小叉路進入硬漢嶺的方向。原先,我以為幾年前在新光部落裡走上一條當時還是新開的胡桃步道裡行走的時候,當時的我行走在人工開鑿而成的步道上,能支撐身體的只有當地居民搭成的繩索,且絕大多數的時間必需要捨棄身為人類的尊顏,以手腳並用的方式行進著。

當時我以為這樣的經驗應該是空前絕後的了,沒想到有在這個台北近郊的觀音山,竟然讓我有了和當時同樣的荒野體驗。然後我也終於知道,為什麼會有很多山友選擇觀音山做為登山前的重訓場地,因為這裡的步道實在太接近原始荒野,除了人跡比較明顯之外,路況實在相去不遠。







我們在山腰裡繞呀繞的,不久之後來到傳說中的硬漢嶺。

比起剛剛在占山山頂的景色,硬漢嶺上的視野又更遠了些。




北方的陽明山系。






東方的淡水河水系。






分列於淡水河口的淡水、八里地區。






曾經是台北湖西岸的五股、蘆洲一帶,照片中的小河為二重疏洪道。









又聽說,這條直上硬漢嶺的步道,在櫻花盛開的季節裡極為好看,但在冬天來訪時的我只能想像櫻花開時的盛況。我們打算沿著這條步道下山,從某條小路裡走到鷹仔尖,接著就可以回到我們當時的登山口,但沒想到我同學帶錯路,帶著我們走到了一個地圖上沒有標示出來的小空地。

當我們發現走錯路的時候,已經接近太陽下山的時間了。我們只好拿出手繪地圖和指北針來進行定位,經過一些大地標的相對角度,我們確認我們確確實實走錯方向,原本應該走到占山方向的我們,卻走上了完全相反的方向,我們正往龍形前進中。

而且更重要的是,位於同方向的步道的三條,我們不知道我們現在是位於半山腰上的哪一條步道。

這時,距離完全天黑只剩下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如果地圖正確的話,沿著這條路走我們可以回到占山」我指著手繪地圖這樣說著。
『理論上應該是,所以現在往上的路都可以不用考慮了』

我們就這樣在這條半山腰的小徑上行走了大約半個小時。

「放心啦!夜裡的山裡比你想像中的還亮。」我說
『可是,我上次去天母走水路古道的時候,一入夜就幾乎完全看不到了』
「不會啊,今天的天氣還不錯,而且也有山下的光害,沒關係的啦!」我的同學一點都聽不出來我想緩和情緒。

我們好不容易的找到當時彎向硬漢嶺的分叉口,用著太陽下山前最後的光芒確定了下山的道路,我們會從某個小路下切到福安宮,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回到我們停車的小涼亭。

我們最後一次進行補給是在硬漢嶺上,原先以為一個小時就能下山,所以我們都很放心的把最後的補給品吃完, 所以在這樣急忙的下山路上雖然體力消耗甚巨,卻也無從補給起了。我們在太陽完全下山之後不久來到東明宮,可是我因為廟前有個蓮花池誤以為這裡是潮音洞,接著我們又在這附近找了好久的福安宮卻怎麼走怎麼碰壁。

後來我才知道,觀音山之所以是觀音山,是因為整座山上的廟幾乎都是觀音廟的緣故

『算了啦!安份點回到老路上,上到占山之後再下去就好,這個時候只要能平安下山就好。』
同伴們說著這句話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暗下來了。
「如果我們早一個小時到這裡的話,也許還有機會找到正確的路下山」我說


剛剛開始找路下山的時候,我們還有體力說些五四三的來消除彼此心中的不安,到了這個時候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同學拿出手機當做照片工具,在夜裡的山道中剛好可以照亮些眼前的道路,偶爾星光從樹頂的縫隙間灑落下來,還有更多的光其實是來自於山下的燈光。

我們用盡最後的力氣回到占山山頂,在這裡留下我們此生最狼狽不甚的照片。我們在占山頂上吹著略帶寒意的涼風,在台北盆地的夜色下做最後的休息,在我們休息完成之後,用最快的速度回到停放機車的地方。




「其實我們這樣還不算慘」我又開始耍起嘴皮子:「萬一等我們下山之後,發現車子不見了才是最慘的。」
『你確定你的鑰匙還在身上?』同伙不干示弱的也跟著耍了起來。
「哦!對哦!如果發現鑰匙掉在硬漢嶺上才是最可怕的。」愈接近山下,我們的心情好像也重新輕鬆起來。





一起下山之後,我們相約到距離最近的貴族世家大吃特吃,除了要補回下午流失的體力之外,我猜也是因為在荒山裡打轉有種晃如隔世的感覺,需要經由大吃大喝的方式來回魂的關係。

我們在貴族世家裡做了決定,等到下次再上觀音山的時候,一定要帶齊手頭上所有的登山裝備,絕對不再把觀音山當成一般的郊山看待。

也就是說,觀音山的遊記,除了這篇之外也順便預告了下一篇。




















其實,當我們兩個人在觀音山裡迷航的時候,無意間在一個鋪上整齊石塊的小廣場,廣場上有座小亭子,亭子裡頭有三個老杯杯拿著馬克杯在喝酒,我們的到來打斷了他們原本的對話。其中一個人轉過來對我說:「你將會成為台灣的國王…… 」

我在觀音山裡找路下山的時候,腦海裡浮現的竟然是沙士比亞的馬克白,真是該死!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麻吉熊懶人炒麵

在經濟拮据的時期裡,除了要想想怎麼開源之外,還得思考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節流。

可惜的是目前我的工作暫時無法讓我的收入增加,唯一可能改善經濟條件的只能從節流這方面著手。還好我家有個廚房,也有個大冰箱可以用來儲存食物,再加上我家附近有傳統市場也有超市,於是很自然的,我就把腦筋動到自己動手做料理這方面了。


食材方面要先準備:

新鮮香菇
紅蘿葡
洋蔥
木耳
豆皮
肉絲
小白菜
油麵




調味料方面則是:

沙拉油
蠔油
黑胡椒


如果有健康因素考量的話,可以把沙拉油換成其它油種,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改成橄欖油。素蠔油的功用在於不會讓整道料理太鹹,也有些許的甜味又可以順便上色。

黑胡椒我選這種可以現磨的,雖然用起來比較麻煩,可是香氣的表現上會比較好。







那麼,接下來就要開始重點了。




紅蘿蔔切絲,香菇切片。

刀工這幾年有點退步,香菇的厚度不是很平均,看看就好。新鮮香菇炒過之後會有類似肉的味道,而且在口感上也可以帶出另一種層次,所以我會捨棄乾貨改用新鮮的。

紅蘿葡的話,因為我不喜歡刨成絲之後的口感,所以還是很認命的一刀刀切成絲。









洋蔥的話,我會儘可能切細點。這東西不止是炒麵的時候用得到,萬一早上想做生菜沙拉的話也派得上用場,實在是個用途很廣的好食物。






木耳一樣切成細絲。






加入這味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多些香氣,粗細度大約比木耳再粗上一點點。







因為我家沒有肉刀,所以只好請小販幫忙切好。

讓我覺得非常幸運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家這裡的傳統市場裡還有攤商願意一刀一刀的把肉絲切成,而不是把大塊肉丟到機器裡絞出來。






跑了幾家買麵的,好不容易才找到這種打開就會有撲鼻麵香味的這種。

雖然價位上貴了點,不過還是忍痛用了(等等,一開始不是說這是省錢料理嗎?)










再加點新鮮蔬菜,這是最重要的東西了!









熱鍋完成以後,依序加入洋蔥、香菇、木耳、豆皮、紅蘿葡及肉絲。通常我會讓洋蔥先下,肉絲留在最後,剩下的其它食材下的順序倒不是那麼重要。都放進去之後翻炒一陣子,等到肉絲半熟了之後再進行下一步。








抓住一大把油麵用力的往鍋子裡丟下去,再倒入小半碗水以及蠔油少許。如果不加水的話也行,只是炒麵會變成煎餅,水加太多也不好,要收乾需要很長的時間,麵也會炒糊掉。

之後,只要把鍋子裡的東西攪伴均勻就可以再接上下一步了。






白菜會縮,所以可以放多一點。

再次的攪拌均勻之後,等醬汁收乾就差不多可以起鍋了。當然,別忘了在起鍋之前把黑胡椒粉灑上去。













起鍋之後差不多是這個樣子,本來想說整理一下再拍照,可是這些麵在我整理完之前就全部被吃光了。

從熱鍋到起鍋,費時約5分鐘,大約和我早上煮完一杯咖啡所需的時間差不多。








像這樣的炒麵只需要用上十元的油麵,香菇和肉絲各是5塊,剩下的一份都只需要2塊錢,總預算只要30元就可以搞定一餐。

比起台北市裡動輒80塊錢的便當來說,自己動手做實在是省錢許多。

而且自己動手做又比較有成就感,這是最重要的!





如果還想再省一點,肉絲或豆皮可以拿掉一個不用。如果想豪華一點的話,肉絲直接換成蝦仁或花枝條就又是另一種感覺。不吃豬肉的人也可以用牛肉或羊肉絲替換,雞肉我覺得比較不適合直接拿來炒,要拿來入炒麵這道菜的話,我覺得鹹酥雞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不喜歡黑胡椒的話,也可以換成烏醋,香氣上也會有不錯的表現。不放蠔油也可以改放沙茶醬或炸醬麵醬也都不錯。咖哩粉也可以讓這道炒麵有不同的風味。不想吃油麵的話也可以改成烏龍麵、關廟麵、麵疙瘩甚至寧波年糕。

蔬菜類的話,白菜、高麗菜、茼蒿都是不錯的選擇,也都可以視產季替換。




通常我會在市場裡買好一定份量的食材,趁著有空的時候切好,再按照種類分別放到保鮮盒裡,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就可以。除了香菇和紅蘿葡是現切的以外,其它的食材都是這樣處理的。只要把採買的量控制好就OK,基本上一個禮拜之內用完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其實,我好像也可以跑到夜市裡去賣炒麵了對吧!?




這道懶人炒麵的精華在於,可以視當時的心情以及時令鮮蔬調整料理的內容,除了滿足味覺上的享受以外,又可以達成省錢的目的,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在起風的日子裡,偶爾




一個需要工作的人是沒有額外的時間在這樣的豔陽下享受著奔乘御風的快感的。好不容易讓我盼到了一個不用上班的好天氣,這是說什麼也不容錯過的!

早上,我選在一個要上班的人都差不多要出門的時候牽出小巫,然後選擇距離我家最近的青年公園水門進入馬場町紀念公園。本來我打算按著原先預定的計劃往政大道南橋的方向行進的,可是後來我想了想,也許這樣的天氣往北走會比較有看頭。

於是我在進入水門之後向右轉,絲毫不帶任何猶疑的往大稻埕的方向騎去。





這是我第三次騎上這個路段,第一次是在我剛搬到新家想找條固定練車路線時,那次河濱自行車道正在進行整修,我只能騎到大稻埕水門後折返。第二次是在某個我上晚班的假日早上,我像是得了失心瘋那樣的鐵了心向大稻埕的方向騎去,然後得到一個騎車技術生疏的小孩硬生生倒在我車上的結果。

這次我學乖了,在這個大家都要上班唯我獨閒的好日子來到大稻埕,也順道加碼了社子島最尖端處的中國海專(這是殘留在我印象中的名字,也許這些年已經換上另一個響亮好聽的名號了[註1]。)



我在華中橋下繞了幾下才找到好走的路繼續我的行程,在華江雁鴨公園的水岸邊有幾台無論是看起來或實際上都很了不起的單眼相機架在更加了不起的腳架上,相機的主人守在一旁靜靜的捕捉水鳥的身影。若不是河堤另一旁的引擎聲太明顯,我會以為這裡是個脫離塵世的好地方。

光復橋的造形很特別,目前橋面上正在進行某些工程,還記得前陣子雪梨大橋選在某個好日子封起整座大橋開放民眾上橋去吃早餐,如果光復橋也能在完工之後這樣仿效的話,也許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另外,從很久以前,我就很喜歡華江橋上的景色,雖然這裡攜來攘往的人潮總是少有時間駐足欣賞。

新店溪在這一帶會合大漢溪之後,就是淡水河了。

位於河堤另一邊的萬華(或者說艋舺)直到大稻埕,熟知台北發展史的人都應該不陌生才是。要把這兩個地方連接起來的關鍵字是「漳泉械鬥」,但這是個嚴肅的課題,只好留給有心人去討論了。











騎車北上,過了忠孝樓橋以後正式進入大稻埕地界,一艘早年航行於淡水河上的艋舺船被放到岸上來做為地標,紀念著這裡曾經輝煌的過去。在假日的時候,大稻埕水門附近的廣場常有活動舉辨,往來的人潮引來小販們,好不熱鬧。

不過,今天少了人潮,也少了追逐人潮的小販,這個廣場裡除了固定會有的以外,再也沒有其它湊熱鬧的,顯得清淨許多。









過了台北橋之後,視線變的開闊了起來,左手邊的觀音山和右前方的陽明山相互輝映。也許是心理上的壓力減輕不少,也可能是這裡的風景更適合悠閒,然後再往前騎不一小段,就是社子了。

大二那年的都市地理課程中,多事的教授安排我們對於台北的各地區進行研究。同學們幾乎把精華地段都選光了,然後剩下社子島這兩個燙手山芋給我們這一組,說起我們這一組可有趣了,一位來自台中的小女孩再加上另一個來自嘉義海邊的女生還有一個來自宜蘭的大男人,最後一位是從特教系來我們班修這門課的台北人。

看出來了嗎?我們一整組幾乎沒有人對於台北有足夠認識,最應該扮演起帶頭角色的台北人偏偏又是個外系的選修生,再加上教授一開始對我們這組的研究結果抱有重望(另一組是信義計劃區)。反正結果是大家都過了,那個過程就算了別再提了。

那個時候,我們一群人分成兩組,在社子島的巷子裡到處穿梭著,一發現坐在門口納涼的老人家們就一起上前盤問他們。落單的通常不會給我們太多訊息,在他們身上得到的消息和我們之前收集來的資訊相去不遠,重要的情報往往來自於一群聚在一起的老人家們,從他們口中規劃出來的社子島幾乎就是台北地區最適合居住的首選了。

只是這幾年回想起當年還是大學生的我們,實在會為我們那些不夠成熟的訪問技巧捏把冷汗就是了。




自行車道在這裡是在河堤上行走的,視野可以收納整個台北盆地,展望最好的地方大概是中國海專一帶,無論從哪個方向望去都是絕佳,晴天來時固好,陰雨的天氣裡也會有另一種風情。

在這裡有坐小亭子,假日的時候有些攤販,平日則少見。亭子邊有些運動器材,供人們在運動之餘迎納涼風,我想這個亭子是適合日落時分到訪的。



我在這小亭子附近繞了一下,就尋著原路回家了,費時大約一個小時半。





另,河濱自行車道上可以少點並排騎車聊天的傢伙,平常日的這裡會是很好的騎車路線的。所以,如果下次還有這樣的機會的話,也許我會認真的考慮走一次這條路線,或者是直接騎到對岸的關渡宮用另一個角度來欣賞這一帶的風景,我想也會是個不錯的享受才是。




註1:中國海專創立於西元1966年,當時的名稱是「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在1998年的時候改名為「中國海事商業學校,2007年時改制為「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Beto 固定式訓練台


最近的天氣不怎麼美麗,常常早上是晴天,下午陰有雨,晚上下得淅哩哩。

自從上個工作結束以後,我暫時把小巫留在宜蘭老家,一方面是因為自己也沒有什麼時間騎車,再者也是因為當時暫時蝸居在朋友家裡,身上的行李愈少愈好。所以我也就沒把小巫帶在身邊隨我浪跡天涯,等到我的新工作開始,很自然而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讓小巫再一次的回到我身邊。

至於不認識小巫是哪位的新朋友,請洽詢這篇文章

可惜的是天不從人願,我把小巫從宜蘭老家帶上來的那天,台北下了整天雨。自從小巫進駐我的新家之後,像這陣子陰晴不定的天氣更是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好家在!小巫聰明的主人在下我,在把小巫帶上來台北之前就跑到我的好朋友單車鐵人的阿良老闆那裡,從他的手上挖出了另一位車友想出讓的單車訓練台,於是我用還算是合理的價位得到這個二手的訓練台,然後開始在我家客廳展開了訓練台上的冒險故事。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也花點小錢搞個黑色背景,再去IKEA買幾盞便宜的燈回來,其實我也有那個能力搞個個人工作室出來,不過那個實在太累人,再加上我的近攝鏡還只是停留在計劃階段,想想也就算了。

照片裡的是這次的主角,BETO推出的平價固定式訓練台。

基本上這樣的單車訓練台大致上分成固定式的和滾筒式的,滾筒式的騎起來比較剌激,因為在使用的時候還得注意自己的平衡。像這類固定式的訓練台大致上又可以分成磁阻式和油壓式的兩種,一般來說,像我目前手上的這種磁阻式的會發出比較大的聲音,油壓式的相對之下則是安靜許多。當然,安靜點的代價就是小朋友要多離家出走幾個。

於是,在多方的考慮之下,我決定入手這個磁阻式的固定式訓練架。






首先,把後輪的輪軸像這樣放到這裡。





一般來說,後輪的快拆通常位於左手邊,所以左邊用來固定的部分會有預留一個小缺口是用來安置快拆的。所以,也固定住吧!






他的使用方式很簡單,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像這樣的小把手。這個小把手兩邊左右旋轉的同時,後輪也可以因此被固定在支架上。







重點在於,後輪的位置要放在這正中間的位置。








這照片過曝了,而我是為了讓大家看清楚暗部才會放這張上來的。

照片上的小把手是用來調整阻力用的,逆時鐘轉的時候阻力會變大,相對的,順時鐘轉的時候則是變小。可以用這個把手把阻力調整到適當的大小。







全部組裝完成之後差不多就是這樣。



通常像這類的固定式訓練台還會有一個用來墊高前輪的道具,但在我的考量之下那還不是迫切需要的,而且那個東西也可以用舊雜誌代替,所以我也就沒有購入的打算。







最後再附帶一提,這個固定式的訓練架收起來的大小差不多是這樣,旁邊負責擔任比例尺工作的東西是我的手機 Nokia N73。我覺得收起來的體積不算太大,就算加上滾輪也不過才20公分左右,如果不用要找個地方收起來的話也還算方便。




照片翻拍自AXN, CSI邁阿密片段。

也據說這樣的固定式訓練台最怕的就是無聊,可又偏偏又沒有騎車聽音樂的習慣,只好搬出更大台的傢伙來防止這件事情的發生。因為我這個人什麼都不怕,只怕無聊。


因為怕滾輪發出的聲音太大吵到鄰居,所以我儘量還在沒有什麼人的下午練車,通常也是在我早班下班之後。如果當天我上的是晚班,也會選在中午大家都在忙著做菜的時候練車,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聽到什麼抱怨的聲音。

當然,我想說的是,其實絕大多數的時間裡我都是在下午練車的,而這個時候陪著我一起打發時間的,是傳說中的海棉寶寶。







如果天氣允許的話,我還是會出門去騎車,儘管我要扛著小巫下達七層樓高度的地平面,騎完之後再扛上來,但對我來說,這是最甜蜜的負荷了啊!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Topeak Dual-Touch Bike Stand

在我房門旁的那個空間,一直是我非常掛心的位置。一者,我希望在那裡放置出門時隨手可以拿取的各式物品,所以常常把小東西隨意的散置在這個地方,也是因為如此,房門旁的空間看起來相當雜亂無章。再者,因著我每天騎車的考量,我也把小巫停放在靠近房門的牆邊。

如此一來,於視覺上我房間裡總是有著毫無章法可言的整面面,以及更加散亂無章的房門,這是從我搬到新居以後的這陣子,一直讓我掛心不已的問題之一。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四處尋找著可能的解決方式。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從網路上找到一個道具來解決長久以來困擾我不已的這個問題。





這個好用的工具叫Bike Stand,用途是在房間裡把單車架高起來,用以活化空間,提高使用效率。



把這張照片放上來之前,我可是要鼓起好大的勇氣來上傳照片。看起來還算整齊,但最大的原因是東西還不多,即便是沒有經過規劃也不會顯得過於雜亂,但在我可預見的將來裡,如果這個空間再不好好的規劃使用方式的話,一定會成為我房間裡罪惡的淵藪。

照片中也可以看到我提到的Bike Stand,連同紙箱的高度約有2M。





我把紙箱拿掉之後,那根黑色的巨大物品就是傳說中的Bike Stand。只是背景的雜亂依然,非常殺風景。








除了Bike Stand的主體之外,隨之還附送兩組掛勾配件。長的用來固定在主體上,小小黑黑的用來固定車架。除了這個固定配件之外,還可以加價選購固定車手的掛勾,不過跟據車行老闆的口述,只要在上鎖的時候稍稍讓車頭向下傾斜,車頭就不會亂晃,那個固定車手用的掛勾是可以不用買的。







配件組裝完成之後是這個樣子,上面的螺絲是固定用的,下面的螺絲則可以用來調整橫杆的角度。組裝的過程中,只要動用到5mm的六角板手就可以全部組裝完成,我覺得是非常方便的。

照片中的安裝方式和說明書裡的完全相反,後來我有整個拆下來重新安裝,只是懶得把這裡的照片換成新的。





黑色的掛勾上包覆著一層橡膠,一來可以防止車架滑動,二來也能保護車架防止刮傷。

兩個掛勾之間的距離是可以調整的。










Topeak Dual-Touch Bike Stand可以視樓層高度調整長度,調整到合適的長度以後用這個快扣做固定。









頂端是像這樣的,上頭也有個橡皮軟墊,大致上也是用來增加磨擦力以及保護牆面用。









下面則是用這個工具來固定。

在長度調整完成以後,還得用力的把這個踏板踩向下。這個時候伸縮管內的裝置會用力的向兩端再伸長一點點,移動的距離約是12mm,讓柱子兩端能更緊密的咬合在一起,防止Bike Stand倒塌。按照說明書上的指示,Bike Stand最大長度可達3.2m。

在踏板上有個防止彈回的卡榫,如果要移動Bike Stand時,得用力的向左邊撥開,才能讓踏板重新回到原來的位置。








橫杆的高度也是可以調整的,只要旋轉後方的調節螺絲就可以鬆開。這個裝置除了可以用來調整掛勾高度之外,也能讓整個掛勾做360°的旋轉。









在我把Louis Garneau Six脫手之後,現在也只剩下小巫陪著我。加入Bike Stand以後,整個空間似乎有秩序許多。上面的掛勾目前用來放置單車包和其它相關物品,至少在第二台單車入手之前都會是如此。

基本上,我比較希望能在水泥構造物裡使用這個設備,但目前我的房間地板和天花板都是木造物,想來好像也有些危險,也許在這陣子會為他加道保險吧!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大板根樂遊


就在那天,我那沉寂許久的心靈終於得到抒解。目的地是附近一座還能當做目標的小山,時間只有一個下午左右。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這次所進行的只能做為散步,或是比較輕鬆的隨興行程(雖然,之前我所進行的所有半流浪式的旅行也是說走就走的)。

我選的那座小山頭名字叫大板根,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都不算是個陌生的地方。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在這裡的山區裡行走、拍照還有散心。




這是一處規劃完善的休閒渡假中心,未免有廣告之嫌(而且我也沒有收到廣告費),所以名字就先擱置不談了。照片中所見到的是室外抱石場,感覺起來還不賴,可惜的是沒有人在使用這項設備,雖然我也想一親芳澤,不過礙於沒有任何裝備,也只能望場興嘆。






身為一個設備完善的休閒渡假中心,森林小屋好像變成必要的裝置了。

這裡的森林小屋感覺上是水泥建築,沿著石階蜿蜒而上,這些獨棟的小屋門口都設有毛玻璃玄關。本來嘛,我想拍下一位在毛玻璃玄關裡換衣服的中年男子,可惜因為門口的空地上坐著其它感覺上應該是同伴的老伯,為了避嫌,我也只好放棄拍下這位粗心中年人的念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下次如果有機會來到這個我沒有告訴你們名字的地方,千萬要記得別在玄關上脫衣服,小心隔牆有眼。






水泥磚步道的盡頭,是由石頭鋪成的小路,連石頭都走完了,就只剩下這種標準的山徑可供行走了。我覺得坡度算陡,但一旁有貼心的設置了繩索做為扶手,這樣的設計是好的。





接著,慢慢的,周身的景色開始出現與其它地方完全不同的樣貌。通常像這樣的景色在國家地理頻道上比較常見,據說這裡是北台灣僅存的熱帶雨林區,但給我的感覺,怎看看都只是再尋常也不過的混合林。可能我對於熱帶雨林的想像比較接近亞馬遜河流域,而不是東南亞山間的那種。






熱帶雨林的植物因著突發性的暴雨,發展出一套能夠適應大量地面逕流沖刷地表的方法,「板根」就是其中之一。在雨林裡的部分植物,把原本近乎於平鋪在地面的根向上隆起,活像是一片木板似的擋住地表逕流,不讓水的流動把珍貴的土壤帶走。





愈像山上走去,景況愈顯荒涼。若不是從山底下牽起的這條長繩為伴,恐怕我真的會以為置身於荒山野嶺之中。




猜猜看,這棵樹的名字是什麼。

我猜他是榕樹的一種,小時候曾經在「小百科」裡看過相關的介紹,但確切名字我已經還給漢聲出版社了!





雨林裡的生意是盎然的,樹幹上偶爾可以見到巨大的鳥巢蕨攀附其上,有時一棵大樹上就長了好幾株。這東西也有人叫他猴子馬桶,不過無論是猴子馬桶或鳥巢蕨,都和樹上的生物有關。






這真的不是我在說,對我這種人來說,這樣的告示牌除了引起動機之外,並不會再有其它效果。危險路段上就竟有什麼危險,是因為什麼才被稱為「危險路段」的,這樣的想法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如果我再年經個幾歲,一定會偷偷跑到「危險路段」裡探險,可是這些年下來,有很多事情當年會做的,現在已經不見得那麼喜歡做了,比方說當個追風少年,也比方說四處探險。我沿著步道再向前走,映入眼簾的畫面終於比較接近我在電視上看到的熱帶雨林。

「很好,現在就差個有食人魚住在裡頭的水塘或沼澤,熱帶雨林就完成了!」天知道,當時走在步道上的我是否真的這麼想。






總之,這裡的樹開始變得很高,很明顯的和地上植物高度拉開。就像高中地理課本上所描寫的那樣,在熱帶雨林中的喬木們,為了爭取陽光而向上生長。






如果我再晚來一陣子,或許可以有榮幸見到這簇台灣芭蕉結出果實(然後偷偷拔下來解飢)。








拐過幾個彎以後,高大的樹木擋住了大部分的陽光。緊接著出現在身邊的小小的黑色蚊子,翅膀振動時連「嗡嗡……」的聲音都發不出來,但卻是十足十的擾人。






爬滿藤蔓的高大樹木,從樹下走過去的時候藤蔓就在頭頂上輕輕搖晃著,像這樣的情況除了熱帶雨林以外,應該也很難在其它地方見到了吧?不過照片中只看得到步道,以及步道附近的低矮植物,再深一點點的林間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雨林的生態樣貌。









再長的路都是有盡頭的,這裡的步道雖然是彼此相連的環狀構造,但我覺得還是複雜了點。

這條步道的盡頭接著另一條環山步道,向右走去會到達一塊私人土地,在進入到私人土地之前有個告示牌,以及另一向通往山下的道路。向左邊走去一樣會碰到另一堆私人土地,但也會通到另一個方向的環山步道,我選擇了向左走的那條。




我常常拍下一些奇形怪狀的樹枝,這張就當做是老毛病又犯了的關係吧!







以前啊!我可以在這樣的低光環境中用低ISO硬拍下照片的,但這幾年來技術生疏許多,按快門的時候手常常會輕輕的晃動,這樣的感覺實在很不好。






我才剛剛翻過制高點,下坡的路感覺上不是太好走。






我一直都覺得黃藤是個很可愛的植物,雖然他比較適合拿來打小孩,或者是家裡的老公不小心做錯什麼時候的用來負荊請罪用的。







我對竹子的認識有限,實在不清楚這是什麼竹,不過因著他生長的位置,在我個人不專業的猜測裡應該是綠竹。






竹子根部的支撐根,偶爾也可以用來吸取養份。




他是個道道地地的竹筍,不過已經是下午了,這筍子還能不能吃是個很大的問題。不過,我想除了時間的問題之外,這個竹筍的大小跟本還不夠大啊!

就算做成料理,應該也只能勉強的塞塞牙縫吧!





好,照片中是我們常見到的樹根,可以拿來和常常見到的板根做對照,我想其間的差異應該是非常明顯的。







除了拍奇怪樹枝的老毛病之外,我還喜歡拍下透光的葉子,就像這張照片裡的那樣。







隨著太陽西沉,有些地方的樹底已經照不到陽光了。但又因為樹高,金黃色的陽光灑落在樹頂上的感覺也是不錯。






看到這樣的畫面,無論如何我都會想起電影「魔戒」裡的樹人族。他們平常看起來與一般的大樹無異,但他們會走路,會說話,還會拿石頭砸毀邪惡的雙塔。只是樹人的動作慢了些,說話也是。








我對路旁的這棵樹很有興趣,所以停下來多拍了幾張照片。






站在樹底下的,怎麼看怎麼覺得這棵樹的樹枝長得很像密宗佛教信仰裡的「手印」,或許,這棵樹也是位虔誠的教徒,歷經數百年的風吹雨打,只為了長成這個模樣。





既然都來到這裡了,索興就再多拍幾張怪樹吧!











這樹瘤讓我覺得,樹上長得是個人臉。






地上的樹瘤因為長期受到人類的踩踏而隆起,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步道漸趨平緩,我想也該接近尾聲了吧!








每次當我進到山裡的時候,帶給我最多驚喜的通常不會是活蹦亂跳的動物,而是長得這麼有氣勢的植物。活躍在山林裡的小動物所帶來的感覺是驚豔,轉眼即逝的喜悅。與動物不同的是,植物們所給人的感覺通常比較安定,偶爾會被他雄渾的氣勢所懾。






照片中只拍下了半棵樹,底下隱約可見的姑婆芋葉子大約比我的頭還頭上一點。






如果用鳥巢蕨的想像,那麼我覺得這樹八成是鳥類的公寓。如果用猴子馬桶的角度,那麼這棵樹八成就是猴子的公共廁所(不然還有什麼地方有這麼高密度的馬桶?),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些馬桶上印的是HCG?還是TOTO?







這條步道呈三個環狀分佈,在步道起點的位置有隻木頭雕成的小松鼠。見到他,不是向牠說你好,便是道再見。

我繞了大半座山,見了這隻松鼠兩次,不幫他留張照片也實在說不過去。

在我拍完這張照片後不久,轟隆隆的雷聲開始迴蕩在山谷間,豆大的雨點從天下狠狠的打下來。














這次我來的地方叫「大板根」也叫「插角」,因為我們的員工旅遊原本預定的目的地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重建,所以我們不得不臨時改換行程,來到這個離我們機構很近的地方進行員工旅遊。我來的地方,據說在日治時期曾經是製茶所,但現在改頭換面成一個高級的溫泉渡假中心。

而我想我提供的情報應該非常完整了。


我來訪的這天適逢假日,原本應該會有很多遊客出現在照片中的,但因為本人不喜歡把人拍進相片裡的龜毛個性,通常你們很難在我的照片裡看到其它遊客的身影。這是我的慣例,想來你們應該也已經習慣了。








最後,請你們忘了剛剛文章裡的所見所聞。

只要記得一件事,這個禮拜我放暑假,有整整一個禮拜的時間可以到處玩。

沒錯,只要記得這件事情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