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那些值得被細心托付的.咖啡調進所 Coffee Collection

_C130013

這陣子都在家裡帶小孩,生活日常多半與育嬰習習相關,有段時間沒有跑咖啡館了,也不知道還留多少喝咖啡的本事 XD

或許我應該這樣開始這篇文章:其實我知道這家咖啡館很久了,早在我買Kapok 500作功課的時候已經知道,只是後來如大家所知道的,被育嬰擔誤,只能暫時停下拜訪咖啡館的腳步。現在小孩長大,我終於比較有時間可以出來訪問咖啡館,也剛好這陣子比較帶小孩沿捷運藍線亂逛,在某個偶然的機會中帶著女兒到附近的石雕公園玩沙,也剛好在這個機會裡發現了印象中的「咖啡調進所」。

在我入手Kapok 500之前,本來是有想要先來一趟這裡的,但後來因為時間錯過,所以先跑到高雄去試機,也因為滿意試機的結果,因此來訪的計劃也就這樣被擔擱下來,直到今天才又找到機會來訪。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開箱】 Hario V60 老岩泥濾杯 1~4人份

無標題

最近Hario新推出的老岩泥濾杯有Catch到我的眼球,所以稍稍的在網路上滑了一下,但其實也沒有太認真滑(怕看到別人開箱文會滅火)。就我個人來說,這濾杯外表沒上釉,看起來如同成熟男人般的不太修邊輻又不失內歛穩重(打個比方,就像蓄鬍的城武),剛好有打到我自己的喜好,所以就收了一顆。同規格的手沖濾杯我還有之前入手的ILCANA,在這次的開箱文中,就拿來當成範本進比對比囉!

有別於以往Hario慣用的日本有田燒,這次他們選擇與台灣的陶作坊合作,陶作坊多年來以製作茶具(這可能和台灣人品茶的習慣有關)和咖啡杯為主,從陶作坊的官網上來看,這顆濾杯似乎也是他們第一項咖啡沖煮器材。

從外盒來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只是換個皮而已。

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開箱】Long Cam 越南咖啡壺

無標題


多年前剛開始玩咖啡的時候(算了算,好像十幾年了耶,我的天天啊!)從書上看到這個東西,當時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就只是個遙遠國度的個別沖煮方式而已。這幾年也從來都沒有特別留意過這個工具,畢竟在台灣不是主流,一來沒有什麼特別的賣點,二來老實說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言,吧台手耍不了帥,廠商也沒啥可以炒作的行銷點,這東西在台灣真的是個超冷門的工具對吧!

不過事情是這樣啦,一字記曰緣。

這次我回宜蘭,剛好在一家叫阿蘭的越南小吃店裡發現了這個,那家小吃店真的很可怕,店裡屯了好多越南來的食材、調味料和日用品,店裡堆的滿滿都是。用餐同時,來了好幾位越南姐妹,買了東西以後,連算帳都是用越南話來算錢(雖然他們付的是新台幣),剎那間害我以為自己真的身處越南。

吃飽後,我好奇的看著架上陳列的貨物,剛好就在貨架上看到這個,當然馬上就買一個回來當蒐藏囉!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數據》Kapok 500滑行的有無對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之影響



在一般烘焙過程中,隨著焙度增加,屬於中後段的Body與甜感會逐漸的發展出來,只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咖啡豆裡的花香與果酸也會慢慢的轉化成甜味與Body,那我們能不能同時擁有均衡的口感,在喝到花香果酸的同時,也能有不錯的Body與甜感呢?烘豆的前輩們想到了滑行這樣的操作方式。

在鍋爐達到目標溫度時,關火,風門有些人會選擇收小有些人維持不動,不下豆,讓咖啡留在高溫鍋爐內繼續發展。這個時候,因為爐火已經被關掉了,在缺少熱源的情況下鍋爐內能夠繼續提升的溫度有限,基本上沒有辦法再把咖啡豆推往更深的焙度去走,幾乎等於是讓咖啡豆繼續在某個溫度裡發展。

當時我所接收到的資訊是,滑行的手法可以增進甜味(屬水果的)與Body或油脂感的表現,效果與繼續升溫接近或略遜,花香與果酸同時會損失掉一些,損失的輻度比繼續升溫少掉太多。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抉擇下,有人會選用這樣的手法來表現自己想要的味道。

但有些人對於這樣的作法嗤之以鼻,覺得這是不成熟的小動作,他們認為應該要老實的去掌握使用火力與風門的訣竅,不是在這種地方投機。這種話雖然聽了剌耳,但我喝到的神杯通常都是這些人烘出來的。我個沒有那麼看不起滑行,只是從經驗上來說,那不是我會主動去進行的操作。

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數據》Kapok 500入豆溫調整對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之影響後篇


這篇文章是『《數據》Kapok 500入豆溫調整對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之影響前篇』續作。

三個樣本完成烘焙後的第三天,我用了『咖啡手沖實作系列.其九(一)』這系列中提到的沖煮手法進行手沖,磨豆機是小富士鬼齒(刻度4.5),水溫89℃(保險起見),濾杯是KōNO名人,濾紙也是KōNO的無酸素漂白濾紙。

以手沖的結果來進行對比的話,會發現樣本一(160℃)的整體風味比較複雜,香氣的表現較不明顯,屬於aftertaste的味道較強烈,樣本三(200℃)的風味整體來說乾淨許多,但相對的Aftertaste的表現就沒有那麼突出,而樣本二(180℃)則是介於兩者之間,但是額外多了一股奶油的香甜感。

以我自己的豆子來說,烘好的第二、三天正常來說只會剩下烘焙的瑕疵味(這也是我為什麼會選擇在烘好第三天才開始測試,如果前一天就測的話,手沖的時候跟本喝不到什麼),這點在樣本一與樣本二的身上都有發現,由其是樣本一很明顯的帶有一股草味,樣本二好些,但還是喝的出來,讓我比較驚訝的是樣本三,一點烘焙的感覺都沒有,整體風味已經進入養豆完成的狀態。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數據》Kapok 500入豆溫調整對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之影響前篇



延續之前的系列作品中獲得的結果,在這篇繼續與大家分享一些數據。

有了前幾次的試驗,我把Kapok 500的轉速值調整為1200(原廠設定值),總豆量270克,火力值設定在30%的輸出,風門恒定在2,烘焙停止點設定在一爆聲開始後兩分鐘(相關設定背景請看前作,在此不再贄述),在恒定風門與火力值的情況下,每個樣本只調整入豆溫,以Artisan記錄三個樣本的烘焙過程,如同以往那樣先以RoastRite大腳套件組取得艾格壯數值,再以簡易杯測來記錄風味變化。

在烘焙過程中完全不調整風門與火力的設定,只針對入豆溫進行調整,要確認的是入豆溫的調整對於咖啡風味所產生的影響。在之前的實驗中,我們的入豆溫一直維持在180℃,在這次的實驗裡也會繼續延用這個數值為對照,並將以±20℃的溫度,也就是200℃與160℃的入豆溫來進行實驗。

另外,為了減輕讀者們的壓力,這篇我將分成兩篇來完成。

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數據》二次烘焙對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之影響


延續前作《數據》Kapok 500 鍋爐速調整對艾格壯數值(Argtron Number)之影響一文中獲得的結果,在這篇繼續與大家分享一些數據。在完成前篇文章的同時,某個樣本的豆子因為忘了收風門,以致於跑出來的曲線有問題,當我發現風門沒收的時候,豆子已經開始轉黃了(當時的溫度大約140℃左右),發現後當然只能馬上下豆冷卻。

本來打算要整批報廢掉的,但我本著¼竹苗客家人勤儉持家的本色,還是把整鍋豆子留下來,在常溫裡靜置一個禮拜,相隔七天後進行二次烘焙。從過往的經驗中,我在進行二次烘焙測試的時候會把火力調大,風門的設定不變,用較大的火力把二烘的豆子烘進預設的焙度。

有了前幾次的二烘試驗,我把Kapok 500的轉速值調整為1372(為了要快!),火力值設定在90%的輸出(相關設定背景請看前作,在此不再贄述),在固定風門與火力值的情況下,以Artisan記錄兩個樣本的烘焙過程,如同以往那樣先以Roastrite取得艾格壯數值,且以簡易杯測來記錄風味變化。

和上個轉速實驗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因為火力有所調整且轉速也快,咖啡豆的升溫會很可怕,如果我們一樣採一爆開始後兩分鐘的位置的話,咖啡豆可能已經超過一爆結束,甚至可能連二爆都要開始了。不得己,我只好再把烘焙結束的位置放回一爆聲音停止的時候。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數據》Kapok 500 鍋爐速調整對艾格壯數值(Argtron Number)之影響


延續前作《數據》Kapok 500 風門調整對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之影響一文中獲得的結果,在這篇繼續與大家分享一些數據。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試著從調整Kapok 500的轉速,在固定風門與火力值的情況下,以Artisan記錄三個樣本的烘焙過程,如同以往那樣以Roastrite取得艾格壯數值,且以簡易杯測來記錄風味變化。

在這次的試驗裡,我把Kapok 500的轉速設定控制開關分別設定成1372、1200與1030,為何把轉速開關的數值設定成這樣,在之後我會進行進一步說明。測試的咖啡豆的來自哥倫比亞的咖啡豆,在我的賣場有上架,想試喝看看的朋友歡迎下單 XD

對了,單憑爆聲來決定停止烘焙點我覺得有點草率,我怕自己沒聽清楚或按太快,造成Artisan記錄不夠精準。在之後的文章中,會把結束烘焙時間設定為一爆開始(第二個明顯爆聲)後兩分鐘,反正按照經驗,兩分鐘也差不多是一爆需要的時間。

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熱能傳遞的三種途徑(傳導、對流與輻射)在咖啡烘焙時的觀察

_C150058

在我所見過的咖啡書當中,在討論到烘豆機的種類時,往往習慣性的會以「熱風」、「半熱風」與「直火」這幾種類型來進行討論,印象中這樣的分類方式應該是從日本那裡學來的,這樣的分類方式到底有沒有問題,我先不想在這裡討論,我想先說的是,基於這樣的分類方式所延伸出來的一個觀念:

在熱風機中,對流熱>傳導熱>輻射熱
在半熱風機中,對流熱>傳導熱≥輻射熱
在直火機中,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熱

以前看書上這樣寫,也很自然的跟著這樣的說法相信著,但這幾年下來,對於這樣論述上式開始產生懷疑,事情是不是真的如書上所說的那樣呢?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Mr. Clever 聰明濾杯套裝組.熊派作風


一定是我太久沒用聰明濾杯了,久到讓我忘了上次入手的聰明濾杯是什麼牌子, 之前的開箱文大家可以在這裡找到,老實說我有點不清楚他們之間彼此的來龍去脈,也沒有仔細去找相關資料進行比對,總之這個新的Mr. Clever 聰明濾杯和之前開箱的那個,只有外觀上的差異,內部構造與使用方式是大同小異的。

我上次只寫了開箱文,但忘了整理相關的數據,剛好又有跟我拿豆子的人想找個簡單穩定的沖煮設備,我想了想,怎麼說都是這個沖煮工具最適合了。只要有能煮熱水的工具(快煮壺或開飲機)和能磨咖啡的器材,聰明濾杯就可以是輕鬆喝咖啡的好幫手。

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數據》Kapok 500 風門調整對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之影響



延續前作《數據》Kapok 500 火力調整對於艾格壯數值(Argtron Number)之影響一文中想與大家進行討論的議題,在這篇繼續與大家分享一些數據。

從前作中,我們知道了在固定風門下進行火力調整與咖啡豆成色變化的關係,從風味上來說,在火力值90%與60%的時候都還能算是有個性,但是以30%的火力烘焙完成的咖啡豆,在杯測時卻有點問題,既然有問題,那我們就要去試著解決問題。

因此,這次我在進行測試的時候,選用的一樣是270g的咖啡生豆,鍋爐的轉速固定,火力設定在30%但分別以三個風門(3、2、1)進行烘焙,烘焙過程中的火力與風門都是固定的,也會以Artisan來進行記錄。

但之前測試用的KOTOWA已經用完了,我手邊只有之前測配方剩下來的日曬耶加可以進行測試,也因為是測試中的配方用豆,我選擇姑隱其名,你們就當成一般商業豆就好。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 Simple Kaffa 興波咖啡旗艦店


像這種成名已久的咖啡館,但我卻一直沒有寫文章的,通常起手式都會是這樣:「其實早就耳聞這家店,只是一直都排不出時間,這次終於趁著XX(請自行填入最近的連假名稱)的機會,終於能夠一訪。」這篇,當然也不例外,這次的XX填進去的是春節連假。

出發前我特別找了一下確切的地址,因為之前只知道在善導寺附近,卻不知道是位在何方,看了地址後才發現,啊原來就在忠孝東路上,只要出了捷運站以後往華山藝文特區的方向前進,基本上不會錯過。

OK,那我們就出發吧!

2020年2月20日 星期四

IKEA ÄDELSTEN 研缽組


上次到訪IKEA新莊店,算一算已經是去年暑假的事情了,印象中,那是我第一次與這組缽相遇,但當時只是覺得這東西很有趣,怎麼會在台灣這裡看到實物,這東西多半只會出現在國外的料理頻道上(由其是印尼或印度的節目上)的不是嗎?

總之去年沒有想買的念頭,知道IKEA有在賣就好。直到前幾天帶著金寶再訪的時候,在同樣的地方又讓我看到這組磨缽,看了看價格又掂了掂斤兩,覺得還在自己能負擔的範圍內,就偷偷塞到購物袋裡偷渡回家了。

這個有點份量的器材,就這麼不聲不響的進到我家。

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咖啡烘焙焦糖化分析儀 CM-100 試用報告



CM-100是台灣的宸嶧國際有限公司推出的檢測儀器 ,據該公司網頁上的說法,這部機器是利用近紅外線的原理來檢測咖啡的焦糖化程度。老實說我不知道這樣的檢測方式與艾格壯的機器檢測方式是否相同,但機器上所顯示的讀數與艾格壯的機器是共通的。

這台機器由台灣產商研發製造,在早年那個艾格壯測色儀一部要價一萬美金的年代(其實到現在還是)中,CM-100是相對比較親民的檢測儀器。現在入手的話,好像整個包裝變的更完整,聽說有附手提保護盒,但我不知道這個是要另外加購還是原廠附送的。

呃,好啦,之所以說的這麼不果斷,是因為這部CM-100我是向三重的塞特咖啡場所借來的,因為他已經買很久了,因此我也無從得知這部機器現在購買的話到底附有哪些配件,總之如果你們想瞭解更多資訊的話,可以直接找宸嶧國際詢問詳情。

2020年1月19日 星期日

《數據》Kapok 500 火力調整對於艾格壯數值(Argtron Number)之影響



之前進行了一連串關於熟豆的艾格壯數值實測,現在差不多該來玩一下烘焙手法調整時,對於艾格壯數值的影響了。接下來會有一系列的文章來做成記錄,至於會有什麼結論,反正先寫出來,慢慢的就可以歸納出什麼了。

這次的實驗內容是這樣的,我以Kapok 500為烘豆工具,在固定風門、轉速、豆量與烘焙結束點的情況下,單單只進行火力調整,分別以30、60、90%的瓦斯壓力值進行烘焙,同時為求記錄的精確性,我們以Artisan(0.9.8)來進行曲線記錄。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數據》RoastRite精準度測試.淺焙咖啡粉中混入深焙咖啡粉的樣本實測


在使用RoastRite的這段時間裡,我不斷的思考著:「假如在樣本中混入了其他顏色的咖啡粉,或是因為上一個樣本測試時機器沒有清理乾淨,那麼所測得的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該如何解讀?」

在之前的使用經驗裡,淺焙咖啡豆要填滿RoastRite的粉槽需要約14公克的咖啡粉,中焙約需12公克,深焙約需11公克,所以在這次的實驗中,我先以14公克為咖啡粉的總量,在淺焙的咖啡粉中加入0.1~5公克的深焙咖啡粉,測量與記錄艾格壯數值(Agtron Number)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