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亂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亂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心得】水母濾杯試用心得

 


Hi Hi 大家好,我是麻吉熊,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這個,水母濾杯。

我使用這個濾杯的期間,差不多是從農曆年前一直到二月底,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大約以每天兩到三杯的頻率進行沖煮。應該算是有一點點想法和心得了,於是簡單整理成這篇文章。

在文章開始之前,大家先聽一個笑話吧!

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熱能傳遞的三種途徑(傳導、對流與輻射)在咖啡烘焙時的觀察

_C150058

在我所見過的咖啡書當中,在討論到烘豆機的種類時,往往習慣性的會以「熱風」、「半熱風」與「直火」這幾種類型來進行討論,印象中這樣的分類方式應該是從日本那裡學來的,這樣的分類方式到底有沒有問題,我先不想在這裡討論,我想先說的是,基於這樣的分類方式所延伸出來的一個觀念:

在熱風機中,對流熱>傳導熱>輻射熱
在半熱風機中,對流熱>傳導熱≥輻射熱
在直火機中,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熱

以前看書上這樣寫,也很自然的跟著這樣的說法相信著,但這幾年下來,對於這樣論述上式開始產生懷疑,事情是不是真的如書上所說的那樣呢?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關於開店,我覺得你應該要有的準備(續)

我想不到這篇文章該怎麼開始,構想上是想接在這篇文章以後,再深入的寫一些和開店有關的想法,所以還是沿用「關於開店,我覺得你應該要有的準備」只是在後面加個(續)當成續篇。

咖啡館的形式和經營方式不一而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這篇文章的內容只是我自己個人歸納出來的些許心得和想法,沒有辦法當成唯一的標準和做法,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擷取自己認為有用的地方,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去進行調整。

出來開咖啡館是條九死無生的路,你真的想好了嗎?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關於Coffee Review的一些想法與簡單心得



Coffee Review在咖啡界裡頗負盛名,是個具有相當程度公信力的咖啡評鑑機構。他們大致上依循著杯測的方式來評鑑咖啡烘焙的優劣,抓出咖啡豆的主要風味表現,同時給予對的評價與回饋。給分數的機制也差不多是按照杯測的評分方式,依據咖啡的每種風味表現給予評價,扣除一些缺陷風味的分數後就是最後的得分,詳情請看這篇文章的說明。

與一般的針對生豆品質進行杯測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除了磨粉兌熱水的杯測之外,另外加入Espresso加牛奶的測試。也就是說說,他們的給分方式和豆商的杯測計分方式略有不同,雖然大體上還是杯測的計分方式,但細節上略有不同。整體來說,他們的評比方式還算客觀,基本上只要你的觀念是正確的,烘焙的過程中沒有犯太多奇怪的錯誤,得到的分數就會落在合理的區間之中。

對於送評者來說,可以依據該網站的分數,大致上知道自己的烘焙結果如何,來檢視自己對於烘豆機的操作、烘豆方式的概念與對生豆的理解方向是否正確。

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深焙無罪,淺焙有理!


精品咖啡浪潮下,深焙被說成是為了掩飾生豆瑕庛的手法,會苦帶澀又不好喝,深焙豆在精品咖啡的潮流下,本質上已經被當成原罪了。但這樣的想法正確嗎?近幾年,我一直對於這樣的想法抱持著疑問。

早年剛開始接觸咖啡時,曾經在書上看到過生魚片和紅燒的比喻,新鮮的魚會拿來做成生魚片,而拿來做成紅燒的魚通常已經不那麼新鮮了,這個例子用引伸為咖啡豆新鮮風度與好風味的正相關。咖啡書中的對照,生魚片指的當然就是淺焙咖啡,而紅燒自然就是深焙,這應該也是許多人耳詳能詳的對照說明,而深焙的原罪也理所當然的就這樣被訂下來了。

當年我也這樣認為,而且不假思索的就把這樣的想法複製貼上給這裡的讀者,或是當時工作上遇到的客人。不過這幾年下來,想法已經慢慢改變了。

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有關沖煮穩定性的些許想法

PB270684

「一個男人與美女對坐一小時,會覺得似乎只過了一分鐘;但如果讓他坐在熱火爐上一分鐘,會覺得似乎過了不只一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愛因斯坦 


這篇文章和「咖啡豆新鮮度之初探」那篇文章差不多,主要的目的是基於我個人的經驗和想法所累積而成的簡單結論,基於這個簡單結論再更進一拆解拼裝而成的名詞解釋。每個人的累積經驗的過程不同,思考邏輯方式也有所差異,這篇文章的內容也許和你的結論會有所不同,有疑異的話請以你自己的經驗為主,因為我沒有想要改變你的想法的意思,只是單純的說出我自己的東西。

那我就直結說結論囉!

簡單來說,人們對於咖啡風味的品鑑能力有差異,會影響到他們對於沖煮穩定性的定義,就咖啡的沖煮來說,穩定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關於開店,我覺得你應該要有的準備



前幾年還滿常收到「熊大,我想開咖啡館。」之類的詢問,這幾年比較少在咖啡館走跳,知名度下降之餘,這類的提問也少了。

通常我收到這類問題,直接打回票的機率很高,由其在得知對方從來都沒有相關經驗,只是單純的出於「對於現在的工作產生厭煩,對咖啡館的憧憬油然而生」的時候。但通常我也不太會直接說:「你不適合,要不要再想一想?」這樣的回應,說實在的只會討人厭,讓對方以為你在針對他。

人是種很奇怪的生物,通常遇到困難的時候偶爾會改道而行,但當我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我就是要這個」的心態以後,遇到困難時你只會想要突破,即便從客觀來說,那是種逆耳忠言,但你不見得會聽進去。由其在覺得自己被針對或看不起以後,那種想爭一口氣的情緒,很容易讓人一頭熱的往奇怪的方向去。

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心得】Kapok 500偽使用心得


當初在選擇烘豆機的過程中,我所考慮的對像如下:Woots 3.0、咖啡工人Cube以及Kapok 500。當初去試Woots的時候其實很心動啊,拿去試烘的水洗耶加整個香氣大爆發,味道收得乾淨俐落,價格其實也不算貴(以三公斤的機器來說),算是非常有水準的好機器。

只是對我來說當時還有正職工作,三公斤的機器一買下去,就逼的我在咖啡這個領域裡一定要全力衝剌才行,但那個時候我無法分身兼顧正職和咖啡。再者,在沒有實體店面的情況下,客人的來源也都只能靠網路上不著邊際的風味形容,還有之前累積下來的一點小名氣來吃老本,偏偏我又不喜歡下廣告衝流量換成交,這樣一來,三公斤的機器對我來說真的有點吃力。如果你們已經有個實體店面的話,我還是會很樂意向你們推薦這部CP值和穩定性都極高的烘豆機。

看完Woots之後,我又找上了咖啡工人。最早的原因是我曾經在桃園的卡爾地那裡對這部機器留下極好的印象,所以後來的這幾年,一直都把咖啡工人的機器放在口袋名單中(這樣算一算,你們應該就知道我找烘豆機找幾年了)。比較近的原因,是在之前的活動中遇到了園田咖啡,整場活動下來,他們家的咖啡讓我印象深刻。

後來我找到咖啡工人的工作室,大略的詢問之後得知,CUBE 600基本上不太會再去生產,而當時工人那裡還有其他事情要忙,得等到年底才有會再啟動烘豆機的生產(印象中,那個時候好像才三、四月吧)。我怕等太久,遲則生變,萬一又遇到什麼事情亂了自己的規畫怎麼辨?所以,當我下高雄去找KAPOK的時候,心底大致上已經有八成決定要入手了,基本上這段故事,是我之所以入手Kapok 500所經歷過的心路歷程,合先敘明。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餐桌上的味覺練習讀後心得--其一

P1280120

賈克.貝呂塞(Jacques Puisais)是最早提倡運用五感的味覺教育的人,他既是科學家,同時也是葡萄酒釀造學家。在1964年聽了一場關於感官性狀的演講後,他開始試著去分析自己感覺所掌握到的食物性狀,並於1968年提出「感官檢驗法」。這個方法主要用來觀察三大要素,亦即品嘗對象的「食物」、作為評價方式的「吃」的人,以及有時候比食物更重要的「環境」。

食物的感覺與特徵,其感受方法,會隨著每個人的經驗與教育、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不管是空間、人,還是氣候、環境,都是僅屬於某個瞬間的組成且無法複製。同時他也發現,所謂的品嚐,其實就是一次運用多種感覺的過程。若將認知到的感覺用言詞來表達,就可以提升人們對品味的敏感度。

此外,在喚醒自己與生俱來的敏銳感覺、嗅覺與味覺和感性的同時,也能對自己的飲食偏好與飲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給手沖新手的入門指南--器材篇

P9060106

對於手沖新手來說,很容易會掉入器材的迷思和陷阱當中,也因此,這陣子以來我一直想要寫這類的文章,算是向大家分享一些玩咖啡這麼久以來關於器材的心得和想法,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就我個人的經驗為出發,向大家分享手沖有關的器材使用心得和升級的建議。

和上一篇『給手沖新手的入門指南--概念篇』相同,我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同好們,可以慢慢的建立自己的沖煮系統。當你的心態和概念正確了、沖煮技術和經驗累積成熟了,沖煮器材對你來說才能夠真正發揮它們的存在價值。

我這樣說好了,同樣一把青冥劍,在玉嬌龍的手裡和李慕白的手中,能發揮的效果是不一同等級的。好啦,這年頭臥虎藏龍梗知道的人應該比較少,換個說法好了,你們應該知道神鵰俠侶中獨孤求敗留在劍塚上的那幾句話吧?不知道的新朋友,請自己GOOGLE。

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給手沖新手的入門指南--概念篇

P1220333

這篇文章是寫給剛剛接觸咖啡,或者已經接觸一段時間對手沖有點基礎的朋友,至於,已經把自己的手流練得和機器差不多的半職業玩家,或本身就是技術非常成熟的從業人員,這篇文章的參考價值就看你個人了。
手沖是個很簡單的咖啡沖煮手法,只要有一組簡單的器材再加上一些練習,就可以為你自己或身邊的人提供出杯美味的好咖啡。有人說:「手沖咖啡易學難精。」以我的經驗來說,這句話基本上是對的,但再更進一步來說,又有哪種沖煮方式不是這樣子的呢?

以現有的沖煮工具來說,真要講究起來,我只怕手沖這種萃取手法還不是最麻煩的呢!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玉山盃隨想


自從我搬家進了台北市之後,似乎就再也很難有時間進到棒球場裡去盡情納喊(其實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在刻意的迴避)。再加上資訊管道上的短缺以及MAC很難找到適合的收視管道,有陣子我沒辨法得知太新的中職消息。雖然偶爾我也會逛逛PTT的棒球版,但就只是過客般的心情,沒有什麼情緒起伏般的看著那裡的文章。

這樣的心情和打假球的事件沒有什麼關係,既然這件事情從我國中時候爆發出來,又一直持續到現在還在進行的話,那麼把他們聯想在一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讓我半離開棒球場的原因,也與假球案無關。

在這段期間中,原本我熱愛的中華職棒,幾乎每一年都會傳出球員放水的事件。而原先我很欣賞的蔡豐安、陳懷山又不知不覺的被冷凍起來,到最後無預警的消失在職棒圈。那種感覺很微妙的,就像是心突然間冷卻掉了那樣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三隻小豬的故事

今天要來向大家分享一則小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關於三隻小豬的。

不過我覺得這個故事不怎麼精釆,老實說也沒有什麼動人的元素參雜在其中,如果不想看,或者覺得有點疑問的人,可以馬上關閉這個網頁,沒有人會發現,也沒有人會怪你的。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陶偶幫




為了証明我目前陶藝老師的身份,早上在幫學生們上課之餘,我花了大約十五分鐘的時間捏出這三位分屬不同造型的角色。

左起分別是尖頭MAN,豆腐君和圓臉王。






在尖頭MAN的角色設定,他是一位膽小怕事的人,但卻又得理不饒人,只挑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做。個性上有些急躁,不太喜歡等待,屬於比較精明的那種。在辨公室裡常常會看到尖頭MAN到處跑來跑去的身影,可是大家卻都說不出來尖頭MAN到底在忙些什麼。

尖頭MAN對於金錢的概念很好,這方面從來沒有出過什麼失誤,這是尖頭MAN最讓人配服的一點。但除了錢以外的事情,尖頭MAN的處理能力就不見得那麼好了,由其是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尖頭MAN常常因為一個不小心口直心快的說出了別人不想曝光的祕密。

其實尖頭MAN自己也知道這個問題,但就是一直改變不了。






豆腐君是日本人,方方的臉很像豆腐,所以大家都叫他豆腐君,久而久之,包括豆腐君在內的大家都忘了他原本的名字了。

感覺起來,豆腐君是一位很好相處的人,可事實上豆腐君非常有自己的原則,遇上事情的時候也覺常只按照自己的原則來做事,這點讓他的同事們非常頭痛。雖然豆腐君的能力很強,常常都可以把事情處理得非常完善,可是在整個過程中豆腐君會給同事們很大的壓力,非得要大家按照他的方法來走。

豆腐君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他每天早上要用電子秤量足138.6公克的燕麥加上379.05公克的水熬煮成燕粥,再加上一杯219.69ml的熱牛奶,通常溫度會維持在55.75℃,午餐和晚餐也都是非常規律的。豆腐君每天早上都有晨跑的習慣,晚上絕對不會超過十一點上床。








圓臉王的人緣很好,但做事的能力卻不如上面兩位。

同事們常常找圓臉王訴苦,由其在豆腐君或尖頭MAN又不小心造成辨公室擾動的時候,圓臉王常常會變成辨公室裡的垃圾桶,或是苦水收集站。也因為圓臉王的人緣好,在職位比豆腐君和尖頭MAN還高,雖然他們也認為圓臉王的能力不如他們,但他們兩位對於圓臉王還是沒有什麼怨言。

可惜的是圓臉王天生頭髮少,髮質偏偏又極硬,除了常常讓理髮師的剪刀損壞以外,他的髮型常常像這樣子蹺得半天高。可能是因為從小到大都頂著這種可笑的髮型,圓臉王對於外人的嘲笑比較不會放在心上。






目前他們三位組成一個名為「陶偶幫」的樂團。

尖頭MAN在大學的時候是吉他手,豆腐君是BASS手,而圓臉王是主唱。目前他們為了一個搖滾樂團的夢想而努力著,可是少了一位鼓手對他們而言實在非常頭痛,目前他們正在物色一位鼓手當中。正如同Mr. Children的Kurumi那首歌的MV劇情那樣,已經出社會多年的他們,正在為了自己當年的夢想重新燃燒著。




>





我只是想証明目前我有著陶藝老師的身份,如果有人覺得這樣還不能証明的話(廢話!這種東西可以証明才有鬼!),過陣子我會再補上其它作品上來的。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博客來詐騙電話


我很少這樣一天發兩篇文章的,但剛剛發生的事情實在太妙,讓我忍不到明天再來聊這件事。

02-23644672  而且我剛剛拿這個號碼到GOOGLE上搜尋,竟然還找得到相關的連結,這明明就是金石堂的客服傳真電話號碼啊!。








話說,我在去年八月份的時候因為受不了美人誌封面上蛯原友里這張該死的笑容,所以破天荒的掏腰包從博客來那裡買一本回家,沒想到就在今天晚上,本雜誌讓我成了詐騙集團的對像。





『喂喂,這裡是博客來,請問是麻吉熊先生嗎?』
(電話那頭操著很不標準的中文,一聽就知道是詐騙集團)


「哦,是啊!怎麼了。」我說。

『是這樣的,你是不是有在八月中的時候買一本美人誌,金額是78元,是在便利店取貨的?』    
(等等,便利店是什麼鬼?)


「好像有耶,我看一下。」我承認我在裝死。

『好的』

「真的有耶,這本是我為了封面才買回來的,怎麼了嗎?」
(你們一定要佩服我的演技,真的 

『是這樣的,我是博客來的會計現在在對帳,我們發現因為我們這裡作業疏失的關係所以讓您的這筆交易被勾錯,變成了36期的分期付款,而且是每一期都會扣掉78塊錢。這是我們的作業疏失,我們會再做內部調查看看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之後再向您到歉,現在可不可以請你回答我們要不要做取消的部分。我們會拿著您的訂購記錄和那個金融機構確認您的訂單,不然的話就會自動連線到您所屬的金融機構,每個月會從你的帳戶裡扣掉78元,而且沒有辨法取消。如果要取消的話,請您告訴我們你有在往來可以做取消的金融單位名稱?」

「什麼?你可不可以再說一次?」我想考考他稿子有沒有背熟,有看謝震武節目的人都知道,最後最長最饒舌的台詞都會被重覆。


『是這樣的…!#%&%^%@^^^(%*)*%*』  電話那頭的女生又重覆了一次剛剛的內容


「哦好啊!我同意。」


『那請你告訴我您要做取消的金融單位名稱。』

「可是我這裡不方便……」
(現在告訴你,等一下就有人用那個名義打電話過來啦 


『請您告訴我你要做取消的金融單位名稱。』

「等一下,明明是你們自己內部的疏失,現在為什麼要我負責?」


『是的,這是我們內部作業的疏失,我們也覺得是我們的錯,在這裡我向您保証,我們一定會查出是那位便利店員工出的問題,到時候會再向先生你公開致歉。』
(屁啦!你們這些天殺的詐騙集團會公開致歉? )

「咦!我現在有點事情耶,能不能請你晚點再打?」


『好的,那請問你什麼時候方便呢?』


「哦 ~~~~  我想想,可能要到明天早上吧!」


『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公司今天晚上十二點之前就要做結帳的動作,如果超過今天晚上的話,就會變成自動執行的狀態,您就沒辨法做取消了哦!之後每個月都會自動從您的戶頭裡扣掉78塊,而且是連續36期。』

「這樣啊……那就麻煩了。」


『是的,那可以請您告訴我您方便在那個金融機構或郵局做取消嗎?』

「等等,我已經告訴你要取消了啊?」


『是的,但是我們在作業流程上還是要取得您的同意,然後之後會在有人跟您確認。』

「明明我已經答應要取消了,為什麼還要這麼麻煩?」
(這個時候我的口氣應該要開始表現出不耐 


『不好意思,這是我們作業流程的疏失,所以……』



「而且你們怎麼會知道我的金融資料?」


『哦,這是您的個人機密部分,我們不會知道,所以才要請您的金融機構再跟您做確認』
(你看他們的教戰守則多麼的嚴密啊!   )

「我不管,反正我已經做取消了,你沒辨法扣款是你們的問題,和我沒關係。」


『先生,不好意思哦!扣款是您的帳戶會被扣款,和我們博客來是沒有關係的。』

「沒有關係?明明是你們的問題現在跟我說沒有關係?」


『是的,我們承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在之後也會再向您做道歉的手續,所以現在能不能麻煩請您配合我們的作業流程,之後我們也會再對您做公開的道歉,現在方便告訴我們你可以配合做取消的金融金機名稱嗎?』
(反正就是會一直跳針要你告訴他們隨便一家銀行的名稱就是了 

「我才管你的咧,我已經說要取消了,如果還不讓我取消的話,明天我就告到你們客服那裡,看到底要不要讓我取消。」


『先生,不好意思哦!我們因為要作帳的關係,所以一定要在今天晚上十二點之前跟您做確認,如果你不答應要取消的話,從明天開始就會自動作扣款,我們以電話告知的的方式向您做確認有做告知的動作,所以現在的對話內容都會做全程錄音。如果您不取消的話,我們就不需要浪費時間在做電話聯絡了。』
  (喲!軟的不行,來硬的了     )

「我沒有說我要不要取消啊!要不要都是你說的,你現在是想怎樣,有錄音就給你錄啊!最好是全部錄下來,我沒在怕的啦!」
 (不好意思,最近火氣大,難得有人打電話來討罵)


『先生,不好意思,可不可以請您不要生氣,我們好好談可以嗎?』

「我沒有生氣啊!我沒有生氣啊!要談大家就來談啊!」
(這歇斯底里的口氣都快我覺得可以去演八點檔了     )


『這是我們作業流程的疏失,我們也保証一定會追查出是那位人員出的錯,事後會再請他來向您道歉。可是我們現在就是需要您的金融單位做取消,可以請您方便告訴我們一下嗎?』


「我管你的,我現有不會告訴你要不要取消,要取消是你家的事,不取消也是你家的事反正我就把事情鬧大,看看到最後是誰倒楣,我在媒體界也不是沒朋友,要玩大家來玩,不然大家上法院也行……」




結果我唬爛的草稿才剛打好,電話就被掛掉了。

本來我想隨便捏造一個沒在來往的銀行名稱,跟另一個成員虛以委蛇半天之後再看心情向他表明我是警務人員的身份,其實你的這通電話從一開始就被監聽了,現在我們的警員應該已經布署好包圍的警網,你自首的話可以減輕一點刑期之類的鬼話。

但他這樣任性的把電話掛掉,害得我接下來的戲沒得唱  





之後我打給博客來的客服做確認,結果號稱365天營業全年無休的客服專線還是有下班的時候,過了客服人員的上班時間之後,客服電話是沒有人接聽的。

然後我打去給 165,表明對方謊稱是博客來,他馬上就回答說:「是不是說分期勾錯然後要你到提款機去操作的?那個沒關係,因為博客來之前個人資料有外流,所以他們會知道你的購物明細,不用理他就是了。」



以後接到這種電話,不要理他就是。

如果你剛好工作上出了點茶包被老闆罵,或者和另一伴剛剛吵架結束,或者是沒來由的就是心情不美麗正愁身邊就是少了這麼一個發洩對像的話(反正人家劍君都可以硬擠出十二恨了,隨便找個理由發洩一下是OK的啦!),那麼我想他們可能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如果願意發發慈悲心的話,把他們播來的電話號碼記下來,打電話到165做登錄也行。


雖然他們還是有很多種手段可以更換電話號碼,不過增加他們一點麻煩也算是造福世人的一件小小善事啊!





相關新聞:

網路購書洩個資  為害南部校園    中國時報  2007.11.28

博客來洩個資 判賠消費者  聯合新聞網  2008/11/20

洩露個資侵隱私 博客來判賠    資安之眼 2008/11/20


延申閱讀:

不只博客來,金石堂也傳詐騙!    重灌狂人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野草莓的聲音

前陣子鬧的轟轟烈烈的大事,讓我又開始會注意起各家新聞台的報導,也順道的會注意起各家政論節目間對於這件事情的評論又是如何。應該要感謝目前各國的棒球球季已經告一個段落,我才會有閒暇時間可以關心點別的。

關於圍陳事件,我個人的看法是小綠人決策過程太草率,主要的訴求無法彰顯又被不好的表現方法模糊焦點,說他們是整件事情的始作蛹者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只是由小綠人起的頭到了小藍人的手裡又被放大成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種種畫面,身為執政當局的小藍人應該也是難辭其咎。

小綠人們引起整件事情,最後群眾失去控制,小綠人們固然有問題,但是整件事情從頭到尾都沒有處理好的執政團隊,我覺得也要為他們的危機處理還有事前沙盤推演的能力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但事情演變到現在,政治人物的口水戰還是沒有止息的跡象。台灣民主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點點基礎,正在慢慢的消失當中,這些政治人物們察覺到了嗎?

讓我覺得比較欣慰的是,竟然還有一群人站出來發表他們的聲音,讓我覺得意外的是,這群人向來在政治上是比較冷感的學生群族。也因為這次出來發聲的都是七年級的學生(同樣有著草莓族稱號的世代),他們使用現在年輕人慣用的手法宣傳他們的理念,從今天的晚間新聞裡得知,他們已經開始在全台各地開花了。

「野草莓」是他們的名字,「野草莓學運」這個名詞是我剛剛從網路新聞上知道的。




當各家新聞開始播放這個消息的時候,那些常見的政論名嘴們又開始針對這次事件發表他們的看法。

但我想先無論這群學生是由誰動員出來的(即便是他們真的是被動員來的也無所謂),真正應該要注意的是他們的訴求,而不是他們的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又假定他們的真的是被動員過來的,難道他們的訴求就會因此變成有問題的嗎?),怎麼看都不應該是這樣的吧?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在戰國時代的呂氏春秋裡也承認惡法亦法的事實,只是為政者也必需要視當時的社會情況調整法令,應該效法的是先王立法的精神,而不是立下的法律條文。如果單純的以這個角度來看,那麼這群學生背後的動機是否純正,真有那麼重要嗎?

在發生了這樣糟透了的事件之後,該檢討改進的是什麼?





為什麼一樣是住在這塊土地上,呼吸著一樣的空氣,享受著一樣的陽光,喝著同一杯水,吃著類似的食物的人,為什麼彼此間會如此的無法了解?又只是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有著這麼深的仇恨?

如果後世的人讀到台灣這個地方的歷史,他們會怎麼看待現在的我們?

本來我個人的政治立場就像這個部落格的背景顏色一樣綠,不過這幾年來下,慢慢的我也體認到民主真正的價值應該建立在良好而互信的溝通上,如果沒有彼此信任的基礎,那麼所謂的民主也不過就是多數暴力罷了。

真正成熟的民主社會不應該以人廢言,是吧?







我還是希望有一天無論是小藍人或小綠人都可以站在國家的高度來說話做事,而不是只從政黨立場的角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