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在起風的日子裡,偶爾




一個需要工作的人是沒有額外的時間在這樣的豔陽下享受著奔乘御風的快感的。好不容易讓我盼到了一個不用上班的好天氣,這是說什麼也不容錯過的!

早上,我選在一個要上班的人都差不多要出門的時候牽出小巫,然後選擇距離我家最近的青年公園水門進入馬場町紀念公園。本來我打算按著原先預定的計劃往政大道南橋的方向行進的,可是後來我想了想,也許這樣的天氣往北走會比較有看頭。

於是我在進入水門之後向右轉,絲毫不帶任何猶疑的往大稻埕的方向騎去。





這是我第三次騎上這個路段,第一次是在我剛搬到新家想找條固定練車路線時,那次河濱自行車道正在進行整修,我只能騎到大稻埕水門後折返。第二次是在某個我上晚班的假日早上,我像是得了失心瘋那樣的鐵了心向大稻埕的方向騎去,然後得到一個騎車技術生疏的小孩硬生生倒在我車上的結果。

這次我學乖了,在這個大家都要上班唯我獨閒的好日子來到大稻埕,也順道加碼了社子島最尖端處的中國海專(這是殘留在我印象中的名字,也許這些年已經換上另一個響亮好聽的名號了[註1]。)



我在華中橋下繞了幾下才找到好走的路繼續我的行程,在華江雁鴨公園的水岸邊有幾台無論是看起來或實際上都很了不起的單眼相機架在更加了不起的腳架上,相機的主人守在一旁靜靜的捕捉水鳥的身影。若不是河堤另一旁的引擎聲太明顯,我會以為這裡是個脫離塵世的好地方。

光復橋的造形很特別,目前橋面上正在進行某些工程,還記得前陣子雪梨大橋選在某個好日子封起整座大橋開放民眾上橋去吃早餐,如果光復橋也能在完工之後這樣仿效的話,也許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另外,從很久以前,我就很喜歡華江橋上的景色,雖然這裡攜來攘往的人潮總是少有時間駐足欣賞。

新店溪在這一帶會合大漢溪之後,就是淡水河了。

位於河堤另一邊的萬華(或者說艋舺)直到大稻埕,熟知台北發展史的人都應該不陌生才是。要把這兩個地方連接起來的關鍵字是「漳泉械鬥」,但這是個嚴肅的課題,只好留給有心人去討論了。











騎車北上,過了忠孝樓橋以後正式進入大稻埕地界,一艘早年航行於淡水河上的艋舺船被放到岸上來做為地標,紀念著這裡曾經輝煌的過去。在假日的時候,大稻埕水門附近的廣場常有活動舉辨,往來的人潮引來小販們,好不熱鬧。

不過,今天少了人潮,也少了追逐人潮的小販,這個廣場裡除了固定會有的以外,再也沒有其它湊熱鬧的,顯得清淨許多。









過了台北橋之後,視線變的開闊了起來,左手邊的觀音山和右前方的陽明山相互輝映。也許是心理上的壓力減輕不少,也可能是這裡的風景更適合悠閒,然後再往前騎不一小段,就是社子了。

大二那年的都市地理課程中,多事的教授安排我們對於台北的各地區進行研究。同學們幾乎把精華地段都選光了,然後剩下社子島這兩個燙手山芋給我們這一組,說起我們這一組可有趣了,一位來自台中的小女孩再加上另一個來自嘉義海邊的女生還有一個來自宜蘭的大男人,最後一位是從特教系來我們班修這門課的台北人。

看出來了嗎?我們一整組幾乎沒有人對於台北有足夠認識,最應該扮演起帶頭角色的台北人偏偏又是個外系的選修生,再加上教授一開始對我們這組的研究結果抱有重望(另一組是信義計劃區)。反正結果是大家都過了,那個過程就算了別再提了。

那個時候,我們一群人分成兩組,在社子島的巷子裡到處穿梭著,一發現坐在門口納涼的老人家們就一起上前盤問他們。落單的通常不會給我們太多訊息,在他們身上得到的消息和我們之前收集來的資訊相去不遠,重要的情報往往來自於一群聚在一起的老人家們,從他們口中規劃出來的社子島幾乎就是台北地區最適合居住的首選了。

只是這幾年回想起當年還是大學生的我們,實在會為我們那些不夠成熟的訪問技巧捏把冷汗就是了。




自行車道在這裡是在河堤上行走的,視野可以收納整個台北盆地,展望最好的地方大概是中國海專一帶,無論從哪個方向望去都是絕佳,晴天來時固好,陰雨的天氣裡也會有另一種風情。

在這裡有坐小亭子,假日的時候有些攤販,平日則少見。亭子邊有些運動器材,供人們在運動之餘迎納涼風,我想這個亭子是適合日落時分到訪的。



我在這小亭子附近繞了一下,就尋著原路回家了,費時大約一個小時半。





另,河濱自行車道上可以少點並排騎車聊天的傢伙,平常日的這裡會是很好的騎車路線的。所以,如果下次還有這樣的機會的話,也許我會認真的考慮走一次這條路線,或者是直接騎到對岸的關渡宮用另一個角度來欣賞這一帶的風景,我想也會是個不錯的享受才是。




註1:中國海專創立於西元1966年,當時的名稱是「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在1998年的時候改名為「中國海事商業學校,2007年時改制為「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