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塞風壺小論《其一》





不知不覺的,我玩塞風壺也將近一年了,想想好像也該留下點什麼供做自己參考。

我想寫這樣的文章已經有好一陣子,卻一直遲遲無法下筆,趁著年假還有些動力,趕快好好寫完也好對自己有個交待,不然我怕這篇文章會像好些年前的那篇環不完的環島遊記一樣難產。



反正也只是一點自己的心得與記錄,如果幫得上各位的忙的話,儘管拿去用沒關係。

如果有什麼脫離常理的地方,看看笑笑就好。






本來剛開始也是按照書上所指示步驟按表操課,很聽話的開火、煮水、插上壺、水上升、下粉、計時、攪拌,等到最後時間到了的時候,再將上壺的咖啡液以最快的速度拉至下壺。那個時候的我相信,按照書上所說的做法,就可以得到最好的結果。

有那麼一陣子,我會很乖巧的按照書上的指示做事,比方說:


  1. 等下壺的水上升到上壺以後先別急著下粉,要等到上壺的氣泡穩定了之後再下。
  2. 下粉之後要用最快但最輕柔的方式把咖啡粉攪散,最好在五秒鐘裡解決。
  3. 大約在25秒的時候粉層會出現,這個時候要再進行第二次攪拌,輕輕的把粉層攪散了就好,約5秒鐘之後停止。
  4. 再讓咖啡粉放著煮個20秒然後拿出預先準備好的溼抹布包住下壺上方,讓煮好的咖啡液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下壺。

我想大部分的書裡談論到塞風壺的沖煮法時,都應該是類似的內容,有所差別的只是會再多談論到攪拌方式,或者間攪拌隔時間上的差異。


那陣子我很乖巧的每天早上按表操課了一陣子,等到後來我從蘇彥彰先生「咖啡賞味誌」裡的一段話中悟到了什麼,那句話是這樣說的:「在這裡必須再次強調,這本書中所寫的沖煮方式都只是一種沖煮程序的建議,不是絕對不變的定則!… (略) …重點在於,用自己的舌頭與鼻子來判斷,找出自己喜好的口感與沖煮程序之間的關聯。(P.55)」

從這段話裡,我才開始試著要讓手裡的塞風壺煮出「自己的味道」,而不是「我所認為應該要有的味道」。於是,我開始試著用更簡單的方式煮出同樣味道的咖啡的方法。




像我這種天生的好奇寶寶,要我長時間只按照一定的流程做事卻不思改變,實在是太難的一件事了。







to be continued...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