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開箱】 手搖咖啡烘焙壺

無標題

有時候回頭想想,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到底算不算是衝動購物。

故事是這樣發生的,前陣子,我在網路上的咖啡社團裡閒晃的時候(敗家都是這樣發生的),無意見看到有個社團在揪團購買這個咖啡烘焙陶壺,我幾乎是想都沒有想就決定跟團了。直到下單以後才發現,我手邊已經有手網,也有一台SR-500,說實在的,不缺這種小型的烘焙工具。

目前我的烘焙幾乎都以Kapok 500為主,手網和SR-500幾乎很少在使用,更別說這個新朋友,我想應該也只是玩個幾次就會收起來了吧(苦笑)。

好啦,反正接下來會如何發展還在未定之天,總之先來個開箱文再說吧!





無標題

這陶壺啊,據說來自台灣陶都鶯歌,是純正血統的台製品,我覺得這是當時之所以失心瘋的主要原因。

那個印著「團」字的貼紙,應該就是我們跟團的證明了吧!也許數十年後,我們可以憑著這個貼紙在某個遙遠的地方相認:「啊~原來你當時也有跟那團啊!」

老電影裡不都是這樣相認的嗎?



無標題

我買的是有附麻繩的版本,說穿了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可是標籤上的寫法,總是會讓我想到某島國的奇怪電影。



無標題

防護措施做得比我想像中的更好,除了外包裝之外,內部也有一個固定用的紙板完整包覆整個陶壺。



無標題

呃,這就是整個陶壺的全部了。

其實團主還有很貼心販售工業用溫度計,但我沒有加購,原因是我認為,如果一個測量工具沒有辨法給你一個穩定而準確的數值回饋的話,那就不如不要。

陶壺和手網一樣,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直接觀察到咖啡生豆在烘焙的每個階段生豆的變化(味道、顏色、重量)。對於大多數的同好們來說,陶壺是個比較「浪漫」的烘焙工具,因為陶壺不像烘豆機,可以給你相對比較穩定的數據參考,陶壺烘焙的熟豆,成品品質完全得仰賴烘豆者的經驗和能力。




無標題

無標題

底部如同鬆餅般的格子,陶壺的內側也有,就功能上來說,也許會有助於咖啡豆在烘焙時的「翻身」,避免被加熱的總是同一邊。

有用過手網的朋友們都知道,烘焙要是翻豆子沒有翻好,生豆總是會找到機會變黑豆,如果整顆黑得均勻也就算了,怕就怕半顆已經變黑炭了另外半顆還是生的。手網是這樣,陶壺應該也相去不遠。


無標題

我還沒有實際使用過,還不知道加熱後的陶壺是不是用麻繩就能保護,就打結的方式和纏繞的範圍來說,也許裝飾的功能大於保護。

要我的話,會戴兩層工作手套啦!





無標題

無標題

整個壺的重量只有377g,實際拿在手上也著實不重,但連續使用15分鐘之後,這樣的重量也會是個負擔。

相較於手網來說,這種陶壺對於環境的穩定性來說,實在提升不少,因為就結構上來說,陶壺裡的生豆比較不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干擾。因此我猜想就烘出來的成品來說,風味可能會更好也不一定。

不過那也要看我有沒有時間試烘了  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