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

【開箱 × 試用】手沖濾杯再進化.陶作坊老岩泥流轉360濾杯

 

Hello大家好,我是麻吉熊,又到了我們的咖啡開箱時間啦!

這次要來開箱的主題呢,是我們手沖濾杯,目前市面上的手沖濾杯千奇百怪,各種功能也無奇不有,但我覺得這個濾杯真的和別人不一樣。今年的咖啡展,在攤位上聽他們的解說以後,差點忍不住就手滑帶走了,對我來說,這個濾杯真的很吸引人呢!

那麼,到底是什麼濾杯這麼厲害,能讓我這老江湖也心癢癢的癢成樣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在文章開始之前,新加入的朋友們,記得按讚、訂閱、開啟小鈴噹,當然也歡迎追蹤我們的粉絲專頁+設定搶先看,就不會錯過下次的更新囉!老朋友們也請記得要持續按讚啊,演算法 is watching you。


陶作坊,是台灣在地深耕的陶藝廠,創立於1983年,算算年紀都還比我小x歲,但我一直都只是個小小的奈米部落客,而人家早就跨足海外,揚名國際。早年他們的產品,多半以茶藝方面為主,這個可以理解啦,早年我們的生活確實與茶文化習習相關、水乳交融,喝茶是享受,也是交際(喝了這杯,大家就是兄弟了)。但這幾年,大家飲食習慣轉變,開始大量接受外國的飲食文化,於是,陶作坊開始把觸角往其他領域延伸,進而產生了奧利Aurli這個咖啡器具系列。

曾經與知名國際大廠Hario聯名製作的老岩泥濾杯,相信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我手上也有一顆。後來他們還陸陸續續推出了手沖壺、手沖下壺、咖啡杯與手沖濾杯,現在我手上的這顆「流轉360」,就是他們目前最新推出的咖啡濾杯。

那麼,我們要來開箱囉!


我們來直接來看濾杯本體,錐體與下座有一點點色差,陶器在燒製的過程中不太能保證沒有這樣的色差,如果你不能接受的話,他們還有已經上好釉的,就不會有色差了 XD

照陶作坊的說法,老岩泥是天然材質,內含有石英砂與其他礦物(還有紅外線),能讓咖啡與茶變的更好喝。

我比較傾向這樣的想法啦,雖然經過燒製,但陶土內含的礦物質,接觸到水以後會微量釋放到水裡,對水來說,陶器本身也有部分的吸附作用。因此當水流過,或多或少會有些調節作用。每個地方的陶土礦物質的成份略有不同,對水的調節作用也不盡相同,所以喝起來會有些微差異,但總體來說,應後該會有加分效果。

但我們應該也要知道,最先要講究的,應該先從產地的風土條件如何、後製處理是否正確、生豆保存是否良好到烘焙手法(茶也有烘焙),最後才是沖煮。而水質是最後的最後,錦上添花的しあげ,無論如何,前面的幾道手續都要先顧好,否則光憑一個濾杯,是沒有辦法豬羊變色的。

當然啦,以上都只是最初的認知,真正用了這個濾杯以後會不會有轉變,不好說,我們還是先繼續開箱吧!



濾杯本身真的好看,按照慣例,我們多看幾張照片。

肋骨有12根。



底座的部分。

比較特別的是,底下的火字數量代表燒製次數,像我拿到這顆上面只有一個火,就是一次燒,如果是「炎焱」就是五次燒。


來哦,要注意的是這個地方,這裡是啟動開關,兩條線對準的話,流轉360就是個手沖濾杯。


但轉成直角90°的話,這個流轉360就會有停水的效果,是的,就是字面上的那個停水的意思。



上下兩個零件結合在一起,承重的位置在兩個拋光過的水平面上,難怪他們敢說這個停水的結構不會磨損,本來我以為濾杯受力的地方在兩個斜面,用久了也許會磨損,影響停水的效果,但如果是在這裡的話,就不是我原本想像的那樣了。



從沖煮上來說,我覺得這個功能為使用者們打開了許多可能性,也讓這個濾杯不再只是單純的手沖濾杯,而是進化成一個靈活的沖煮工具,能夠自由的在過水(過濾)與停水(浸泡)兩者間切換,讓原本只有單維思考的咖啡器具,多了一種思考維度。

這顆濾杯從結構上下手,用上兩個構造間的密合度,來做停水的功能,這真的很神奇。

我們再把話題回到老岩泥身上,基本上啊,濾杯的內壁有上釉,在沖煮過程中,咖啡是碰不到老岩泥的,這個開關是水路上,唯一有機會接觸到老岩泥的地方,所以,如果老岩泥的材質真會能調整咖啡口感的話,也只有這裡有機會了。

入手這顆濾杯的朋友們,請記得這裡的清潔要做確實哦!





當然啦,市面上許多號稱可以停水時或調節流量的手沖器具,我之所以不太動心的理由,主要也是因為這些濾杯,有些是有個塞子(不是篩子)的構造,或是以開口大小差異來調整流量。

這樣的設計當然不是不好,但對我來說,這樣的設計總是會有些地方是水流不好經過的,你很難真的確實清理到每個邊邊角角,長久使用下來,就會有些東西藏在那些ㄎㄚㄎㄚ角,煮咖啡時,濾杯會主動幫你加味,而你不知道(它加了什麼)。




所以你們看,流轉360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既有停水的設計,而且構造簡單又好清理。咖啡會流過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肉眼可見,要認真洗的話,找把適合的細節刷就可以洗乾淨。

像我,就準備了這種洗吸管用的刷子。

這顆濾杯是陶作坊借我試用的,用完要還回去,我覺得,不管人家送到我手上長怎樣,還回去的時候都得要是清清白白的。




另外,在使用上要注意的地方。

還有,之前我們在沖煮完以後,習慣性的會抓起濾杯開口處,把整個濾杯拿起來,但這個流轉360不一樣,濾杯是分開的,如果你還是習慣性的直接抓濾杯上緣的話,底座的部分很容易身首分離,慘案常常都是這樣發生的,所以這點,一定要記得。

雖然陶作坊有提供半年內免費更新破損零件的服務,但我覺得還是小心至上,可以的話,儘可能養成改拿下座的習慣。

我在這裡教大家一個小撇步,沖完咖啡之後,先用非慣用手(我是左手)壓住下座,然後慣用手把上座轉起來。不要直接拔起來,沖完以後停水開關縫隙裡會有水,因為流體附著力的作用,直接拔不好拔開,用轉的讓空氣跑進去,很簡單就可以轉起來了。

會這樣建議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濾杯的下座和一般常見的手沖下壺開口差不多,如果你要直接拿下座和濾杯錐體的話,我覺得還是有風險。不如就直接拆開來沖洗,雖然多一道手續,但使用上會比較安心一些。



再來,我們實測一下濾杯停水狀態時的最大容量,嗯,216㎖。

水位高度我先抓到濾紙上緣,真正在沖煮時如果水位高過濾紙(KONO兩人用濾紙),咖啡粉就會跑下去。後來我再實測,最多可以裝到近250㎖,但相對的,濾紙就要換成4人份的。

這個數據遠遠大於網頁上提到的200㎖容量,提供給大家,在將來使用流轉360時可以參考。

我自己試用的心得,會建議你要就買大的,容量更大的話,對使用者來說會更有操作空間。






不免俗的,我們同樣跑一次濾杯的排水測試:

空濾杯時的排水測試:200㎖ ÷ 32秒 = 6.25㎖/每秒

有咖啡粉時的濾杯排水測試:200㎖ ÷ 48秒 = 4.16㎖/每秒 

我覺得算是快的。



可能是開關處做的太好,所以這顆濾杯低水位時排順不太順,下方排水孔會先由細水柱轉滴水,停一下,突然又一小段小柱,之後又再轉成滴水,之後就持續慢慢滴到結束,我抓計時停止的時間,就是濾杯又再轉成滴水的時候。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濾杯內部還殘留一些水份,如果給足夠的時間,裡面的咖啡還是可以滴完,然後可以看到許多細粉堆積在現在積水的地方。




濾杯最底部有個凹洞,沖完咖啡以後,會有些殘留在這裡,如果陶作坊將來有打算要小改款的話,我覺得這裡是可以改善的地方。



最後,我們再給一段試用影片,同時提供沖煮參數供參:

  1. 確認開關角度
  2. 放置濾紙
  3. 開啟Katze手沖模式
  4. 12g咖啡粉(Helor 101 手沖刻度)
  5. 以93℃水溫進行悶蒸,水量100㎖,時間1分鐘
  6. 時間到,放流
  7. 放流後繼續給水150㎖
  8. 下壺水量至250㎖時結束沖煮



簡單心得如下:

這顆濾杯單就停水效果來說,基本上就顯露出價值了。

用其他濾杯進行沖煮時,悶蒸時是少水的,只有吸附在咖啡粉間隙在作用,而這顆流轉360,你可以選擇悶蒸時直接進入浸泡狀態。從口感來說,整杯咖啡的口感會因此變得更厚實,浸泡的手法能確實的表現出咖啡完整的風味,而過濾的動作可以將咖啡的層次拉出來,讓你入口時更能清楚的感受每個風味上的細節。

是的,對這顆濾杯來說,第一個重點,就是找到浸泡與過濾的甜蜜點。再進階的話,咖啡粉量與粗細變化、水量與水溫調整或浸泡時間長短之類,所有浸泡式沖煮能玩的,基本上這顆濾杯也都能創造出相對應的沖煮條件,同時,這些浸泡式沖煮的效果還能再藉由過濾手法去修正細節,這也是我之所以會說,這顆濾杯是在考驗你對沖煮的想像力,最主要的原因。

對於這顆濾杯來說,重要的,是沖煮者的想像力。

有浸泡也有過濾的功能,你還想得到什麼呢?我想到的是愛樂壓,如果你手上也有這顆濾杯的話,也許可以找一下愛樂壓沖煮賽的Recipe,拿來在自己的流轉360上進行測試,也許會有不錯的反饋。


好啦,以上就是這次我們開箱的內容,喜歡的朋友,別忘了按讚追蹤+搶先看哦!

麻吉熊的咖啡開箱,我們下次再會,bye by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