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 開箱 】 Arc Coffee 榛木濾杯

a quickr pickr post

雖然之前就在網路上看過其他人寫的開箱文,但第一次實際見到這個濾杯卻是在「第一屆虎咖啡×麻吉熊手沖交流戰」的賽事裡,有選手拿這個濾杯晉級到複賽裡,直到遇上了法蘭絨才敗下陣來。

結果好巧不巧,就在這個禮拜六的「一起玩咖啡爽節」的活動裡,我遇到的這個濾杯的設計者芽可咖啡,小聊了一下之後,這個濾杯就跟著我一起回家了。感覺上這個濾杯簡直就是童話故事裡的吹笛手,莫明其妙就有一群小朋友跟著它離家出走了。





包裝雖然簡單,但整體的設計感還是不賴。



因為濾杯的材質是榛木,所以裡頭附送一包乾燥劑。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榛木材質的濾杯上了四層漆,如果是另一個胡桃木材質的話則是七層。我不知道兩者之間的價差是不是因為漆的工法不同啦,不過我想兩者結構一樣,沖煮出來的效果應該都差不多,所以就選了回家之後算盤可以不用跪那麼久的榛木濾杯。

至於漆的安全性部分,說明書上附有SGS的檢驗保証,我在咖啡爽節現場也看到了檢驗結果的正本,這應該會是個值得信賴的背書。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是木材控的話,打開來的瞬間應該也會和我一樣發出驚呼:「老闆,這扯鈴歪一邊了啦!」  XDDD





濾杯的大小應該是針對兩人份的沖煮需求進行設計,目前市面上常在流通的錐型濾杯用紙應該都可以適用。

有別於一般濾杯凸起式的助骨,溝槽的功能依據設計者的說法,像這種凹陷式的設計其實可以兼顧到濾紙與濾杯之間的密合度,又能讓沖煮過程中讓空氣流通,咖啡便能夠順利的從這些溝槽中流到下壺裡頭。

就外觀上來看,濾杯上有九條溝槽,每條的長度約七公分,已經接近濾杯的頂部了。

如果設計者原先的假設可以成立的話,這樣的溝槽可以在沖煮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排水的工作,不會再像傳統的錐型濾杯那樣,所有的熱水只會從底部通過,如果細粉沒有翻攪上來的話很容易就會造成過萃的問題。



至於溝條為什麼是九條,我想和老闆喜歡看火影忍者有關(咦?誰說的?)

這理由是我瞎掰的,你們隨便聽聽就好。

溝槽長度丶數量與位置都經過3D列印反覆測試,背後也許有流體力學或白努力定律的理論提供支持,下次有機會的話再問一下芽可咖啡囉!



濾杯底下有個LOGO,我覺得也很可愛,順便拍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哦!對了,原本我一直以為這個濾杯是用整塊原木車出來的,結果……好像不是我想的那樣,不過還是很美啦!







試用濾杯的初步印象,基本上不需要太多麻煩的技巧就可以沖煮出品質不錯的咖啡,只要把水柱和粉層顧好即可。也可以隨著沖煮者自己的喜好在沖煮每個階段做調整,試著去做出自己想要的風味,但這就要看到時候看遇到什麼樣的豆子再說。






請大家再對照一下這兩張照片的差別,在同樣都沒有放咖啡粉的情況下,KONO MD-21和原廠濾紙之間的貼合情況和榛木濾杯就是有差,榛木濾杯的貼合度明顯好很多。

不是我故意要挖KONO的洞,是我手上的錐型濾杯只有KONO。如果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也許KONO MD-21會因為咖啡粉的重量,讓濾紙和濾杯間比較貼合。

聞起來帶有木頭的香氣,沖煮的話好像也還好。



可能你們偶爾也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即使加上了咖啡粉的重量以後,濾紙還是不夠貼,造成在濾紙和濾杯間有氣泡產生。依據芽可咖啡的理論,這樣的現像等於在咖啡在沖煮過程中幫咖啡開了一條捷徑,氣泡附近的流速會比較快,過萃的味道就這麼產生了。

今天早上試沖的心得使用相同手法進行沖煮時,KONO MD-21的風味表現會比較集中,整體來說著重於BODY和甜味的表現,走尾段。這顆榛木濾杯的平衡感相較於KONO MD-21來說比較均衡些,雖然厚實度略遜色一點,但香氣來說比KONO那杯更上揚一些。

我原本想要把鬼齒小富士換成平刀版本的,看來這下可以省下來了 XDD

而且沖煮方式可以無縫接軌,也省下一些麻煩。



網路上也找得到其他高手寫的開箱文,應該也有咖啡館有收藏這顆濾杯,還在猶豫的話,請參照諸位前輩高人的說法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