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單車部品敗家小記《其二》

騎車的生活已經開始好一陣子了,還沒有在這裡好好介紹一下我的愛車,這是完全說不過去的事情。

這台被歸類在入門等級的登山車,零件等級只是三級,車架在材質和性能上可能也比不上什麼高級的登山車種。對單車比較了解得深入一些的大家都覺得Louis Garneau 家車子著重的是外型而不是功能,老實說我也是這麼覺得。

話雖這麼說,但我還是覺得無論如何都比滿街跑的小捷來得好多了。你們看他身上掛滿了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裝備,就知道我對這台車的期許是如何的深厚,也知道我是多麼不想讓他和其它滿街跑的單車一樣。






這是我回到宜蘭大約一個多月之後偷偷買下來的登山車Louis Garneau SIX(為什麼會決定買這台車的故事,請參照前作宜蘭地區自行車行初探),前陣子因為天冷怕死不敢騎出門,真是辛苦他了。








換個角度再來一張,這次是從巷子口往巷子尾拍的。背景看起來有點雜亂,沒辨法,這已經是我家附近能找得到最乾淨的角落。







龍頭上被我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工具。

前燈的角度有調整過,基本上以不會讓對向來車覺得剌眼為主,投射的距離大約可以照亮到前方1.5公尺處,通常我在有路燈的地方都開閃爍模式,因為比較省電。

至於龍頭那個螺絲,因為我家裡溼氣比較重,再加上之前那裡噴到水沒有注意到,所以電鍍一下子就失去效果,明明只買不到半年的龍頭,看起來就一副老態龍鐘的樣子。反正在騎車的時候也看不到那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是了。

碼表是CATEYE的,同樣在之前的文章裡有提到,在這裡就不多贅述。

不過,可能過一陣子我會想再添購一個可以測量迴轉速的,但那應該會是在我換了公路車之後的計劃吧!







龍頭的高度可以從這個調整,在我牽車的同時老闆的建議是:「這台車以後唯一需要改的地方應該就只有這裡了。」這句話出自可以幫人改車賺大錢的老闆口中,實在非常奇怪。

剛開始我騎的時候沒有鎖緊,所以重踩的時候會有磨擦的聲音傳出來,鎖緊之後就沒事了。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龍頭,鈴噹是買車的時候送的,因為原來的固定座找不到位置裝,所以我改用紮線帶固定在把手上。握把也是原廠的,我很喜歡這個握把,讓我騎長途的時候不會因為握把的關係覺得不舒服。我一定要再誇獎一下這個把手,就我個人使用上的感覺,不會輸傳說中的人間肉球太多。

我沒有把煞把上的膠膜拆下來,雖然看起來醜了點,但是至少可以防止異物附著在上面,在心理上會覺得舒服點。







前煞,因為我個人對這台車沒有Offroad的需求,所以完全沒有考慮到碟煞。







前避震器,主要負責吸收騎乘時來自地面的衝擊。

之前有提到我把隨車打氣筒綁在這個位置,就是這樣固定在上頭的。

我知道那個凸出來的紮線帶看難看,可是那是一種可以鬆開來再用的紮線帶,要把多餘的部分剪斷實在讓我非常心痛。在另一邊可以看到碼表的感應器。







這是前避震的回彈速度調節鈕,主要用來控制前避震回彈的速度,可以視騎車時的路況做調整。另外還有一種可以把前避震鎖死的避震器,不過這台車子的原廠避震器沒有這個功能。







前避震器內管,避震器的這個位置通常都會留下這樣的痕跡,那代表著遇到路面不平整的時候,你的避震器為了你吸收多少衝擊力。那個痕跡代表著當你騎車的時候,避震器下陷的程度,外管內部用來防止異進進到內部的油封留在內管上的印記。







輪組,來自XRIMS。



固定在輻條上的反光板,我一直都覺得這東西很有趣。







其它哩哩扣扣的東西說完,該來談談車架本身了,這是車架的外觀。







照片是龍頭、上管和下管連結的地方,可以看到Louis Garneau SIX的走線方式,是把煞車線和變速線拉到上管下方,在騎車的時候不會看到那些難看的管線。鋁合金的車架,所以使用魚鱗焊的方式相連接,下管的地方留有排水孔,主要是用來排除進到車架內部的水氣。







換個角度再看一下,可以看到上管和後上叉呈一直線,在上管和立管之間又多了一根副上管(這是我亂叫的名字),往上是座管束,往下是五通,還有後下叉。







美國的登山山大廠GT也有在這個位置上做三角造型的車款,不過人家的感覺上就高級許多。







再拍一下Louis Garneau的走線。







這張照片本來打算要拍的是煞車線外殼上的jagwire字樣,不過我相機近拍的功能沒有這麼強大,所以只要連後煞一起入鏡。jagwire是煞車線大廠,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其它樣式的煞車線,老實說都讓我很心動。

不過,這台車子沒有升級煞車線的打算。

在後上叉和立管之間有預留螺絲可以用來安裝貨架,或者是泥除之類的東西,不過我的泥除是快拆式的,也沒有加裝固定式貨架的打算,只好先晾在那裡。








立管上的貼紙,主要說明廠商的所屬國,還有車架材質。Louis Garneau是加拿大廠商,不過在中國代工完成。







立管上的座管束,是白色和銀色金屬之間的那個黑色物品。用快拆的話在調整上座管高度上會比較方便些,不過記得調整好要鎖緊,我就曾經因為沒鎖緊的關係所以在轉彎的時候連座墊都一起轉彎的情況,還好宜蘭的馬路都很大,後面沒有來車。







Louis Garneau的原廠座墊,這也是讓我很欣賞的一個配件。

我會覺得,座墊太軟騎久會不舒服,反而是這種偏硬的比較適合長時間騎乘。當然還有更硬的,不過價格都很貴,目前我沒有打算更換。

在騎車的時候我都會不時調整姿勢,儘量不要讓同一個姿勢固定著太久才不會壓迫到神經,這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拍這張大盤,我幾乎整個人都趴到地面上了。

這大盤的等級沒有很高,連野人獻曝都談不上,可以直接說是獻醜。

大盤是人體和車體連結最重要的地方,單車前進時候的動力就是從這裡提供的。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我是希望可以是個更好的大盤,不過對我個人而言,要換大盤的話乾脆連車架也一起換,變速器再跟著升級一下,那就幾乎等於換一台車了。







所以只好再拍一張看起來比較有質感的照片來騙一下觀眾。






踏板有換過,和原廠一樣都是WELLGO的踏板,不過這個踩踏起來的感覺比較舒服。







這是前變速器,來自於日本變速器大廠島野。

車架上斗大貼著「Made in China」這下就藏不住了。

對於中國生產的東西我沒有什麼排斥感,原因請去閱讀「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這本書。這個年頭由中國代工的東西太多,我沒有那麼厚的荷包,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嚴選我身邊的東西是不是來自中國,至少我願意相信我花錢消費的這家公司,不會因為成本因素所以砸掉自家招牌。

中國代工的東西不一定不好,該考慮的是產品本身合不合乎標準,是不是有經過嚴格把關。光看產地就決定一個東西的好壞是件不怎麼理性的事情(我知道我的厭韓情結也是如此的不理性)。







這張主要是想拍前變速器的張力調整螺絲,如果覺得前變速器好像不太準確的時候可以用螺絲起子做調整。







KENDA的字樣剛好在旁邊,所以就順手拍下來了。

通常登山車都是這種顆粒胎,比較不適合追求速度的人騎乘。曾經有朋友建議我可以換成細一點的外胎,因為騎起來會比較快,不過我因為沒有太多速度上的需求而作罷(騙人!到底是誰在路上飛奔,在省道上瘋狂超車的)。








原廠的反光板造型很可愛,小小的一個固定在後上叉上方。

不過方向好像不太對,在台灣騎車造右邊,這個反光板也是在車子的右邊,這樣好像對於後方來車沒有任何警示效果。因此,我在另一邊的後下叉上有另一個太陽能後燈,用來彌補這個反光板裝錯邊的問題。

我有研究過把反光板換邊安裝的可能性,因為覺得不可能而放棄。







這是後下叉保護套,主要用來防止鏈條和後下叉之間撞擊時留下油汙或擦痕。

有人是用不要用的內胎來替代,不過我個人覺得那個看起來很難看,所以花了點小錢買一個印有Dorcus字樣的保護套來包覆。在市面上還有另一種保護膠膜,我覺得那個保護力好像不如這種保護套,雖然那種成套的膠膜還有附送小貼紙可以用來貼在管線和車身接觸到的地方,用來防止管線和車身的磨損。

可是這台車還是新車的時候我沒有貼,現在已經出現擦痕了才貼,好像有那麼一點怪怪的。所以那種貼紙我也暫時沒有考慮,但如果換新車的話,我一定會把那個視為必備的裝備。








這是後變速器和飛輪的部分,前進的作用力由鏈條帶到到這裡,帶動飛輪之後牽引後輪花鼓讓單車向前進。

Louis Garneau SIX 原廠的後變速器也不是什麼高檔貨,不過變速還滿準的。

有人會覺得變速器很重要,但我覺得騎車的時候重要的不是變速,而是在傳動系統上。除了個人腳力的差別以外,大盤、飛輪、花鼓還有輪組之間的協調能不能讓騎乘者用最小的力量達到最大的輸出功率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變速器等級?又不是在比賽,用到那麼好的變速器只是多花錢的啦!









後輪花鼓,一樣有快拆的功能。

不過我個人覺得這個輪組的慣性不太好,還有改良的可能。

我有加裝立車架,那是因為騎車出來不可能隨處找得到停車的好地方,雖然我也會人行道停車法,但在宜蘭這裡不是每條路都有人行道的,所以直接裝個立車架比較實在一些。












很多人知道我開始單車生活之後,會找我問一些關於單車的問題。

但老實說我不是很強,程度只能算是知道得比較多一點點的新手,關於零件我只知道比較大的廠牌名稱,至於他們推出自家零件各是什麼等級,老實說我並不清楚,問我用料好不好,我也無從評比起。


就這種入門等級的車種來說,我個人會以看得順眼、騎得舒服最為最高原則。

通常我都把機械問題丟給車行老闆,我只顧這台車能不能滿足我在視覺上的需求,還有騎在路上的感覺(是生理上的感覺,也是心理上的感覺)是不是也符合我的要求這兩點。所以對於新手而言,找到一家能教你東西的車行是非常重要的




除非有競速需求,不然沒必要跟人家追變速器等級。同理可証,零組件輕量化也是。除非有OFFROAD需求,不然碟煞其實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同理可証,後避震器也是。






真正決定一台車價值的,是騎車的那個人,而不是車子本身的價格。











最後,我個人不怎麼喜歡碳纖維這玩意兒,雖然他可以達成又輕又堅固的需求,但在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汙染也十分讓人頭痛,所以本人不怎麼推薦相關產品(順帶一提,國內單車大廠捷安特在碳纖維車架的能力獨步全球,不知道該生氣還是該高興)。


能用錢買得到的東西是一回事,用錢買不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2 則留言:

  1. 此則為私密回應

    版主回覆:(01/04/2009 12:54:00 PM)


    此則為私密回覆

    回覆刪除
  2. 此則為私密回應

    版主回覆:(01/04/2009 01:09:00 PM)


    恭喜你剛剛榮登本部落格第100名留言的板友   一朵小花不成敬意   很多文章都是之前想寫但是沒時間寫的就趁這次機會好好寫一下,反正我也沒時間可以玩  愛,當然愛,超愛的。

    回覆刪除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