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上應該是下午茶時間,但飽足感讓我連晚餐都吃不下,肚子一直都是撐著的。
就在羅東中正公園旁的EASY SHOP對面的入口處,有個沒有名字的攤販。
小時候從那個攤販前面經過的時候,常常看著車台上的蛋糕發呆像個笨蛋一樣。雖然隔著一層塑膠袋,但那個蛋糕看起來就是軟綿綿的樣子,每次都看得我心癢難耐,可是,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只知道他的名字叫「香格格蛋糕」,至於味道如何,我只能憑空想像。
在蛋糕旁邊還放著一個大大的平底鐵鍋,就像蚵仔煎專用的那種。透明的塑膠盒裡放著捲好的點心類食品,他的名字叫三笠燒。用三笠燒這個名字也許太家會覺得比較陌生點,但如果用他另一個名字「銅鑼燒」的話,也應該就不會那麼陌生了。
三笠燒這個名字比較常見於日本關西地區,原因是日本的和果子老店「文明堂」所生產的銅鑼燒就叫三笠燒,這個名字也就在關西地區被延用下來。
但因為Doraemon的走紅,大家反而比較知道銅鑼燒這個名字。
這攤從我小時候對於羅東中山公園有印象開始,就一直留到今天。旁邊有好多家換過好幾次老闆,但還有這個攤販一直存在到今天,跟據老闆的說法,差不多也有三十幾年了。
在上門當客人之前,我有偷偷觀察過人潮,雖然攤販前沒有長長的人龍,但生意一直持續進行著沒斷過,在攜來攘往的街頭上這攤子很低調的進行自己的節奏
因為之前沒吃過,所以我很乖的點了一個綜合口味的三笠燒。
老闆很酷的回答:「綜合的是吧?」一切就這麼默默的開始了。老闆帥氣的酷樣不禁九我聯想到HERO裡的那個老闆,總是簡潔有力的回答「有啊!」接著拿出一堆莫明奇妙的東西。
只見老闆把麵糊倒在熱鍋上,熟練的在鐵鍋上留圓型的麵糊,順便再留下一些不規則的圖案,就這樣重覆五次之後,再把鍋蓋蓋上。約莫五秒鐘之後,老闆打開鍋蓋戴上白手套,把事先準備好的餡料一匙匙的舀進三笠燒的半成品之中。
最後,老闆戴著手套的手在熱鍋上很熟練而迅速的把三笠燒捲起來。
捲好之後的成品長這樣。
↑上圖,由左至右,花生、芋頭、奶油、紅豆。這個斷面秀拍得不好,對不起傷了你們的眼。
之前我經過的時候好像有看到蘿葡絲口味的,但這次來買的時候沒看到。只有芋頭、紅豆、奶油和花生。他們家的麵糊帶著淡淡的蜂蜜香,有點甜又不會太甜,我個人覺得和紅豆還有奶油很搭,芋頭和花生的感覺上就差了一點點。
單吃的話不會覺得膩,但如果配上茶類的話,也可以偽造一段悠閒的時光
接著,我的腳步來到中山路和中正街交會口這家頗負盛名的湯圓店。
這家簡單的店面連招牌都沒有,但門口的板凳上從來都沒有一刻是沒有客人的。旁邊就擺著製作湯圓的機器,我想運氣好的話可以吃到現作的湯圓吧!
當然這裡也有賣冷凍湯圓讓客人帶回家如法炮製,不過我還是喜歡坐在店前的板凳上看著呼出熱氣的鍋子,一口一口的吃下熱騰騰湯圓的那種感覺。
在幾年前走南闖北的日子裡,偶爾到外地去看到湯圓還是會想試看看,但心理上總是會覺得好像少了那麼一味,一直到現在如果人家問起我有關湯圓的事情。我還是會首推位在羅東的這一家。
他們家的湯圓都是白的,不像其它家的湯圓裡偶爾會看到參了食用色素的紅色湯圓。在細火熬煮的糖水裡,白嫩嫩的外表光是用看的就叫人流口水。我喜歡他們家湯圓咬開來之後在口中迸出來的香氣,愈咬愈濃厚紮實的味道。重點是他們家的湯圓軟而不黏牙,咀嚼的時候湯圓就像在嘴裡跳舞那樣。
他們家的紅豆湯圓是極品
我喜歡在現場吃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打包回家之後,湯圓的口感會變,感覺上就是差了那麼一點點。而且他們家在現場吃的話會用瓷碗裝,附上一根白鐵湯匙,這和塑膠袋裝的外帶包裝,光是樂趣上也差上一截。
來到店裡除了紅豆湯圓之外,也可以選擇湯圓湯,或者是紅豆湯,全部都是均一價30
元。
對了,即使是熱死人的夏天,他們家也只賣熱湯圓。
本來還想去吃肉包的,不過紅豆湯圓和三笠燒的飽足感已經讓我舉手投降了,也許等
下次吧!
而飯後總是要來個碎碎念。
每次我經過中正路的時候,看到農會旁邊那棟老房子總是會心痛一下。
這也許是我在宜蘭縣境內看到唯一一座保留得那麼完整的巴洛克式建築,那個山牆之華麗,說不定連台北大稻埕一帶的都為之遜色,結果現在有一邊的牆整個不見,然後在前面放了一個超級難看的出售廣告。
我想他應該有段風光的過去,但現在的他就像個落拓的老頭。
讓我同樣難過的是宜蘭監獄,在現代化的新月廣場包圍下,簡直就像走錯地方一樣。
那麼我該生氣還是難過呢?
文化?Who care?
我知道我知道你講的我都知道哈哈哈好吃好吃小時候最愛~~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1/31/2009 12:47:00 PM)
噓……不要太高調,像這種好店讓太多人知道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