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萬華剝皮寮--閒晃

_J210412

關於「剝皮寮」地名的由來,其實眾說紛紜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

根據方上的耆老所言「剝皮寮」一名乃為古早時候,在此地進行剝除樹皮的工作而來(也有一說指的是剝除獸皮)。史學家考據早年於此地進行的店屋買賣契約而得知,現稱剝皮寮的區域,在清朝嘉慶年間被稱為「福皮藔」。時至道光中期,這一個區域又以「福地藔街」為名,而隨著時代進入日治時期,才又被改稱為「北皮藔街」,目前我們所熟知的「剝皮寮」其實是在台灣光復之後才出現的名稱。

早年這裡確實進行著樹皮剝製的工作,除了從淡水河上遊砍伐而來的樹木之外,也有從大陸福州地區運送來台的杉木。當然,早年這一帶也確實在進行著獸皮剝製的工作。而「剝皮」就竟是在形容真正的「剝皮」抑或是由台語中的「北皮」轉音而來,就先交給地名學的專家去煩惱吧!



_J210407

目前我們所討論的剝皮寮,約略是位於「老松國小」以及廣州街、昆明路所包圍起來的這個小區塊,其中有廣州街173做為主軸向兩側發展。

剝皮寮老街距離艋舺地區的信仰中心龍山寺不遠,更是當地通往東南地區的交通要道,為貨物運送時的必經交通輻輳,之所以興盛的原因不難得知。

另外,當時的剝皮寮位於艋舺通往文山地區的交通要道上,也是清軍的營盤所在。當年台灣軍民得知被清廷割讓予日本之後,由台灣民主國首任總統唐景崧帶領的遊行隊伍,正是從此地出發的。

從清代中期開始發展起的剝皮寮老街區,在建築風格上混入了晚清時期的街屋風格,再加上日治時期的巴洛克式立面。人文方面這裡也曾經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居所,也曾經包容著許多當時的民生必需產業,可以說是老時代最好的註解。




_J210483

剝皮寮在日治時代即被劃為老松國小校區,卻在民國77年才開始進行土地徵收,到了88年台北市政府將此地的居民淨空,準備進行改建。但在萬華地區文史工作者四處奔走號召之故,這裡的開發計劃因此中止。而原本要被改建為老松國小校舍的剝皮寮老街區得以因此被保留下來。

如今在剝皮寮這裡由台北市政府成立了一處「鄉土教育中心」進行鄉土教育的紮根活動,更深化了老街區的文化縱深。




_J210480

我想先在這裡澄清一件事,你們也許會以為是我拉著某人來到這裡,但原本在我們等待懷念愛玉冰開門的時候,我曾經一度想放棄回家看電視的,卻被某人以「你又沒有和我一起來過」為理由拖了進來。




_J210416

我們從「鄉土教育中心」這頭進入老街區,這裡設有一個影視中心,裡頭正播放著介紹剝皮寮歷史的影片,請來了歷史學家莊永明,以及建築專家、當地居民一起來介紹剝皮寮老街區過去的盛景。



_J210422

出了影視中心以後,會見到這面以剝皮寮及鄰近地區為主的地圖。




_J210410

修復後的廣州街173巷裡,還原了從清代未期就保留下來的屋頂形式,紅瓦屋、火庫起,每間屋舍的屋簷都是相連著的。



_J210430

可惜接近中午的時候陽光的角度不怎麼友善,不然這個畫面拍出來應該會很有感覺。

光是屋頂的形式就橫跨了許多個時代。



_J210437_J210436

看吧!錯落的屋頂其實很有趣。










_J210448

看到這幅景緻,連某人都忍不住做出他的招牌動作「擁抱陽光、擁抱自然、擁抱愛」。



_J210433

烈日當空的時候,果然是適合鳳凰花的,一朵朵豔紅無比的花朵,像是要把樹給點燃了似的。

在剝皮寮靠近老松國小的這一面,有座小小的花園供遊客玩賞,我到訪的時候沒有什麼人逗留,就算有人出沒也只是經過。也許是因為這裡太靠近老松國小,不想讓太多外人打擾國未來的主人翁的養成過程吧!




_J210434

同樣一朵花,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有不同的樣子。







_J210427

不過我很喜歡這個角落裡的悠閒愜意,在這裡連時間的流逝都會忘記,很安詳寧靜的一個小角落。







_J210451

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裡,有些常設的路邊攤,雖然器材都已經被固定在推車上,而且少了應該有的老闆或老闆娘,但還是可以依稀的感受到當時人們在這裡的生活背景。

就好像老闆只是暫時到旁邊的店裡串門子,客人只要喊一下就馬上現身來賠不是。





_J210458

黃昏的故鄉據說是部老國片,但我還來不及參與他的演出。

不過我很喜歡文夏版本的同名歌曲

在這面牆的另一邊是張「大俠梅花鹿」的電影海報,以及這面牆上「火燒通天樓」的演出資訊,可以想像的是當時的人們是多麼的有創意。







_J210466

我拍這張照片的地方,正在進行名為「翻開老相簿--剝皮寮的影像攝影展」,內容以光復左右一直到居民被遷走之前的生活照為主。





_J210472

我站在這裡拍了好久好久,久到連經過多少時間都忘了,然後沒有人敢接近我的身邊。




_J210481

不知不覺間,真的在這裡拍了很多張照片。

讓我想起了鹿港老街區的屋頂,也是這樣白白又紅紅的,只是鹿港的房子洋味重了些,不像這裡的房舍,還保留著比較濃厚的閩南風格。




_J210478

「愛仕」的招牌很明顯的少掉一個字,在那個時代裡這是家理容院,就現在保留下來的裝潢格式來看,當時的內容應該相當豐富。

歷史街區(這名字念起來真饒舌)裡的每一家店,都有著錯綜複雜的故事,也許是因為距離我們的時代仍算接近,所以我們可以依稀的想像這這裡的人們是如何進行他們的生活。就在某幾個浮光掠影的片段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原來這裡所包藏的不只是剝皮寮的生活,而是屬於我們或者說是整個群體的回憶。






_J210415

有了回憶,才能說是有歷史,對吧!?



_J210445

_J210459

在老舊旅舍以及「影像記憶」的展場裡有幾盞燈,我覺的頗具古意就隨手拍下來了。





_J210419

剝皮寮這裡的事物還沒有老舊得難以觸及,反而因為政府作業上的疏失(?),所以讓這裡得以完整的保留舊時光裡的一切。行走在這短得只有百來公尺的老街區裡,竟然會不自覺得以為「下一秒,可能會有台三輪車從身邊穿梭而過!」或「要小心路人肩上的扁擔!」的錯覺。

而我也總覺得停在騎樓下的手推車似乎正在冒著熱氣,或者應該要有小孩手上拿著麥芽糖或者其它屬於可以向同伴炫耀的事物遊走在街上,而小巷的另一頭有著另一群小鬼正在玩著跳房子。而更遠一點的地方,一個沿路叫賣的小眅正要走進巷子裡,耳邊已經約略的可以聽見叫賣聲了……。













剝皮寮歷史街區
地址:台北市廣州街173巷 ←地圖請按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