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第四站:新竹市役所
大正9年(西元1920年)日本人在台灣進行行政區重劃,將現在的桃園、新竹以及苗栗地區劃入「新竹州」的行政區裡。而現在的新竹市,在當時被稱為「新竹街」,設有「新竹街役場」。到了大正19年(西元1930年),新竹街升格為新竹市,原來的街役所也跟著升格成「新竹市役所」。
套用在現在的行政體制裡的話,當時的市役所相當於現在的市政府,主要還是以官廳的功能為主。現在我們看到的新竹市役所落成於大正14年(西元1925年),建築主體帶有濃厚的英國維多利亞風格。
屋頂的樣式為日式風格,建築的主體卻是外來的風格,這種和洋混合的風格於日治時代是非常常現的建築特色。為了採光上的方便,也在屋頂上設有對稱的兩個老虎窗。
光復後的新竹市役所為國民黨新竹市黨部,在完成與新竹市政府的移交作業之後,暫時成為新竹市北區戶政事務所,於民國97年(西元2007年)的時候重新整修完成,以《老行業的故事》特展做為重新啟用的序幕,並在隔年成為「新竹開拓館」以及二樓的「新竹美術館」,為這棟80多歲的老房子,重新注入了新生命。
隔壁的稅務大樓是新建的,和老市役所似乎有種異樣的諧調感。
門口植有成對生長的椰子樹,在日治時代的照片裡找不到,所以應該是後來重新種回去的,但我不怎麼確定補種的年代為何。
我沒有再進到建築物裡欣賞,因為之前對這裡實在太熟悉。
我只在門口駐足,又在市役所外頭繞了幾圈,午后懶洋洋的暖風吹起來特別舒服。
日本大正時代所建造的官廳還有另一種特色,就是在小地方的裝飾上也極為講究,有人發現在什麼地方嗎?
做為日治時期的主要行政區域,現在的市役所周邊顯得安靜許多,也許是因為都市發展的重新轉移,再加上這裡主要還是以行政官署為主,所以很得的在新竹這個又小又熱鬧的地方仍然可以保有如此寧靜的感覺。
也許這裡在日治時候應該要有往來的客旅如織,一片車水馬龍的盛況才是。
市役所有幾面牆似乎是後來新修的,和其它地方的紅磚顏色不太一樣。
建築的主體為左右對稱的長方形,入口處有突出的拱門門廊,以水泥和白灰仿照羅馬式建築而成。拱門正中央的上設有拱心石和花草環做為裝飾。方形的柱子上面也鑲上罌粟花的圖案,以以七個連環相扣的圓形做成裝飾。
水平的紅磚與白色的橫飾相間,讓牆面呈現出強烈的明暗對比。
拱心石和上方的花草環狀裝飾在視覺上就如同火炬一般,要說是官方建築權威的象徵也好,或者只是設計者的巧思也罷。
很多東西在完成之後,意義是可以由後人賦予的。
重訪此地的時間約在中午最熱的時間剛過後不久,還好有新竹的風,已不覺甚熱。
我沿著護城河的河岸走,一下子就來到新竹市役所。在到達此地之前,我和朋友相約在附近碰面,但因為工作忙錄,只是簡單的見面閒聊,沒有再多做什麼,就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本來想要探訪鄰近的老店阿忠冰店,但聽剛剛相約碰面的朋友親口告訴我,阿忠冰店早就搬離此地,新址位於城隍廟附近,而且原本的好味道也只是普普,於是我改變作戰計劃,還是往城隍廟的方向走去,但不再尋找阿忠冰店。
新的目標是北門大街上的長和宮,想好了就出發。
相關資訊:
新竹市役所
地址:新竹市中央路116號 ←地圖請點我
電話:03-531-9756
開放時間:09:00~17:0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