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開箱】重新燃起塞風壺的那把火.Barista Gear Vocuum Filter Syphon專用金屬濾網


你們要知道,當年我開始玩咖啡的時候是從【咖啡賞味誌】這本書開始著手學習的,所以很多從無到有的基礎知識都是從這本書裡學來的,當初什麼都還不懂,手邊又只有一組陳年塞風壺的時候,直接選擇從這個工具開始我的咖啡路是理所當然的。

塞風壺煮出來的咖啡,Body硬生生的就是比較紮實,對我來說也更容易可以表現出咖啡本身的香氣,相信很多塞風壺的愛好者都是因為風味上的追求而無法割捨這個沖煮工具。

我沒有在塞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的理由,說穿了還是出在濾布身上。雖然說塞風壺煮出來的咖啡在風味上真的有很明顯的特色,但在保養上真的也比較麻煩,壺身每次都要清洗就別說了,中間那塊濾布要定期清洗,用完之後還要泡在乾淨的水裡送冰箱冷藏,實在很麻煩啊!

本來我以為我會就這樣手沖到最後了,直到我遇上了這個玩意兒。



雖然上頭印著Barista Gear的字樣會讓人家覺得是義式咖啡的相關配備,但在盒身上印著一個座大大的塞風壺,直接又明確的點出這個小工具真正的用途。





打開盒子之後,啊~~~原來是Espresso Machine上的分水網啊,早說嘛!




盒子裡附送一張中英文產品說明書,打開來大約是A3或B3的大小,我很體貼的只拍中文這面。

相關的規格說明在說明書上都有詳述,濾網本身是從義大利訂製IMS金屬濾網,口徑只有35µm。其實我不太清楚IMS代表什麼意思,但我知道35µm基本上是細胞和微生物(是的,就是皮老闆等級)的單度單位。

也因為有著這樣的口徑,所以製造商才敢說這個濾網可以過濾掉99%的咖啡渣。

至於使用上的其他說明,也在這裡順便提一下好了:

1、建議使用量為20g,粉量過多會造成堵塞。
2、清潔時請用軟刷清潔,避免傷害金屬濾網。
3、中心螺絲請勿鎖太緊,會造成陶瓷片破損。





打開來看,我覺得就是一個在陶瓷濾器上額外加裝金屬濾網的概念。

官方說法是陶瓷片可以控溫,防止上壺的水溫突然增加,開孔也可以有效的導流水蒸氣均勻的進入上壺,提供上壺穩定的熱源。

我覺得重點在於外面那圈矽膠材質的墊片。

以往我使用過的塞風壺濾器,無論是濾布或是用濾紙共通的問題就是在最外圈和上壺接塞的地方無法做到真正的密合,所以在放上濾器之後常常還得再調整一下角度來避免大氣泡的產生。

但這個金屬濾器強大的地方就在於此,他採用了可以完全密合的材質,讓濾片和上壺之間不會有任何縫隙產生,把通道限制在濾網那裡,往上或往下都只能從濾網那裡經過,有效的減少掉許多無法掌控的沖煮變因。

就材質上來看,矽膠也安全許多。





以體積上來看,左手邊的KONO比較薄一些。

如果這個蒸氣導流說法成立的話,那麼也許KONO的陶瓷濾器對水蒸氣的導流效果會好一些?其他的你們自己看就好了啦,因為比開孔數量、大小和彈簧、珠鏈、鐵絲的長度實在沒什麼意思。



這顆金屬濾網的淨重53g,KONO的則是40g(不包含濾布)。



拆開來之後,所有的零件是這些。

構造還算簡單,一把十字型的螺絲起子就可以拆解完成。只是鎖回去的時候不用鎖太緊哦,不然萬一陶瓷片裂掉的話,就GG惹!




金屬濾網的正面(上)和背面(下)。

嗯,是分水網對吧!







陶瓷控溫片的正面(上)和背面(下)。

和KONO陶瓷濾器的另一個差異也在於,這個金屬濾器是向下凹的,而KONO版本則是向上弓起。





所以我翻出了很久沒有使用的Hario TCA-2,還好之前搬家的時候沒有出清掉。






說明書上建議沖煮的量是280ml,20g的咖啡粉,原本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把規格設定成這樣,但是在自己沖煮過一次之後就知道為什麼了。










原本我使用濾布沖煮的酒精燈火力,在更換了這個金屬濾網之後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才會讓熱水完全上升到上壺中。而且這個金屬濾網的孔徑太細,水流過的速度很慢,即使用溼布冷卻下壺流速還是沒有其他濾器那麼快,這點在沖煮時也要做點微調。



不過好處呢,是這個金屬濾網出氣泡的情況很穩定。



在固定濾網之前,我故意不把濾網擺正,結果在沖煮的過程中沒有任何氣泡從接合的地方跑出來,這證明那個矽膠墊圈存在的價值,有效的把氣泡可以亂走的路完全封死。




初次使用這個金屬濾網有點囧,在我下粉之後再攪拌不久,才剛剛變成咖啡色的液體就回到下壺了,逼得我不得不用二次沖煮的方式再加大火力讓咖啡再重新回到上壺裡。




這座無言的山丘是為了拍照效果硬做出來的啦,因為上壺回到下回的速度真的有點慢,在我移除酒精燈之後還是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進行,平常我是不會追求這座小山丘的。

粉很粗,因為我用小富士磨7.5。




清掉咖啡粉之後,簡單的沖了一下這個金屬濾網,容易卡細粉的位置都幫大家用箭頭標示出來囉!以後如果要用海棉或軟刷清理的話,記得箭頭的位置要清得仔細一點哦!

初次使用的小心得:

1、這東西離神器的距離比其他濾器更近,我指的是清潔的便利性這點。
2、我用小富士7.5的刻度沖煮,目前想再調細一點。
3、粉水比的確切數據我還沒有抓,但應該是在1:15~16左右(有比較回到人間一些嗎?)
4、唯一的耗材是矽膠墊圈因為長久使用而自然損耗?
5、今天用已經開始出油的咖啡豆,明天要改用一爆尾的淺焙水洗耶加來試試真正的威力!
6、用我正常方式煮出來的反而沒有昨晚那杯二沖的好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不想被廣告留言打擾,所以這裡的回應一律會在我看過之後才發佈。

造成不便,請見諒。